相比于抓住风口,在风波中站得住,可能更重要。

3月,一场针对康明斯15N气体机的“风波”骤起,生产该机型的福田康明斯(以下简称福康)成为焦点,自然也受到影响。

通常情况下,面对种种舆论,品牌会拿出种种手段回击,但福康不诋毁对手、不贬低同行,只是做好自己,用有序的生产和服务,来展示真“芯”。

直到5月16日,康明斯中国在2024康明斯客户日期间发声,行业才知道这家企业这段时间做了件大事——接受3家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在不同温度、不同工况下的反复测试,甚至还有极端工况的非标试验。在这个遍地都是聪明人的行业,这家企业用最“笨”的办法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没有任何排放违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舆论的终局总会回归本质,反转的背后往往就是机遇。风口浪尖,初心不变,相比于唇舌之战,福康坚定地认为产品力实战才是它的强项。

站在用户的角度,“算计”自己

“让福田康明斯值得信任”是这个企业摆在和CMES制造执行系统同等位置的一句话。性能上,福康坚持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的平衡;在质量上,它将“零缺陷”视为唯一目标。正是因为这样,福康才能在这一次安然穿越风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必说太多艰深的技术名词,能跑200万公里的福康轻型机足以证明一切。

前不久,福康拆解了一台运行超过200万公里的F系列发动机,这台全年无休的机器,在长达8年,人歇车不歇的运行状况下,气门密封良好,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的排气管毫无裂痕,依旧是原厂件,油耗也始终保持在低水平。可见,200万公里是轻型机的极限,但远不是福康的极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大的魅力,在于把极限变成平常事。截至目前,福康已生产250万台发动机,其中接近190万台F系列产品,里程达到百万级的数不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力、能耗、可靠性、故障率,实现其一已经不简单,同时做到难上加难。这意味着更大的投入、更高的成本。发动机行业内,福康的价格偏高,在人人卷价格的时代,这种打法显得有些“憨”,不如牺牲某项指标换取低价更划算,但福康不搞小动作算计用户,而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算计”自己,朝着“全优”开足马力,才有了后来的“无福康,不轻卡”、“福康发动机,油耗就是低”。

不爱说话,但爱用数字说话

在福康,五成以上的员工为高新技术人才,搞技术的人每天面对电脑、仪器和产品,成为外界眼中的“i人”。不过,这群不爱说话的人,爱用数字说话。目前,数字化已深入福康的研发、制造、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了数字化产品、客户支持、质量大数据、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运营等六大应用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发方面,数字化极大加快了产品设计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经验主义,实现“又好又快”。以全球首款国六15L大马力发动机A15为例,作为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A15仅用两年半即完成研发工作,而在以往,研发周期至少要5年;同时,它做到了海拔3000米不限扭、零下40℃一次启动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造方面,数字化让福康追求的“零缺陷”成为可能,每台福康机都会在200多道工序中做防错检测,恒温恒湿环境的生产线,保证工艺公差始终一致。数字化在服务上的应用,让售后不再依赖老师傅,通过数据分析,福康能帮用户远程解决故障、降低油耗、定制保养周期、改善不良用车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程师,跳出工程师思维

“技术控”常常被技术硬控,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车辆有故障时,“技术控”倾向于无遗漏地报出故障码,但对用户来说,不停冒出的错误提示令人崩溃,看又看不懂,修又不会修,还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很多事,不能因为自己认为对,就认为用户需要,必须为技术控打开“防沉迷模式”,让他们到一线去,把屁股坐在用户的驾驶座上。福康将研发资源前置,让工程师走到前端了解需求,通过走访交谈,思考如何带来更多价值。据了解,福康派驻市场终端的数十人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每天都与用户、经销商、服务站泡在一起,因“身受”而“感同”,福康工程师对场景的定制化开发和标定越来越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过头来再看这场风波,会发现只要把事做漂亮,会不会说漂亮话已经不重要了。或许,经此一难的福康,仍然学不会如何当个“聪明人”,但只要问“芯”无愧,要不要选择它,用户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