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祖本纪

太祖本纪

赵匡胤(927—976年),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chán)河区]。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死后庙号太祖。

武夫仁心

武夫仁心

赵匡胤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便是战功卓著的将领。据传他出生时,红光满屋,奇异的香味整晚都没有消散,于是小名便叫“香孩儿”。

赵匡胤年轻时,曾经游历四方,在襄阳城(今湖北省襄阳市)的一座寺庙寄居。有一个精通相术的老和尚,指点他往北走能遇到机会。

于是,赵匡胤前往后汉,投奔枢密使郭威,成为他帐下的一名士兵,慢慢积累战功,得到升迁。

赵匡胤的青年时期,正值我国五代战乱之时,王朝政权更迭频繁。在投奔郭威两年之后,郭威在澶州发动兵变,建立后周,死后传位给养子柴荣,是为后周世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汉(今山西省中部、北部)听说郭威去世,便联合契丹进攻后周,世宗御驾亲征,在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与敌人交战。

战斗刚开始,数位后周大将怯阵逃跑,危急之时,身为皇帝的直属部队——禁军的将领赵匡胤镇定自若,振臂高呼:“主上面临危险,正是我等拼死一战的时候。”亲率精兵出击,后周军队士气大振,得以反败为胜。此战之后,赵匡胤赢得了世宗的信赖,成为禁军高级将领。

后周世宗曾经收到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点检,是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之职的简称。当时世宗正好生病,于是内心疑虑,为了确保帝位稳固,他不仅借故杀害了好几名曾经担任点检的禁军将领,还罢免了现任点检,接着任命赵匡胤担任点检,体现了对他的绝对信任。不久,世宗驾崩,年仅七岁的后周恭帝即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突然接到战报,声称北汉勾结契丹进犯,朝廷下令赵匡胤率领禁军抵抗。第二天,赵匡胤领军出发,在距离京城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境内)住宿。

当天,有个懂天象的军吏观察到太阳下面还有一个太阳,众人纷纷猜测是否上天想要选择新帝王。这天夜里,军中人人议论,说:“当今皇帝年幼,我们在战场卖命,有谁知道?不如先拥立点检为天子,再出发北征。”

天快亮时,将士们来到赵匡胤寝室外,高声说:“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我们愿意拥立赵点检当皇帝。”赵匡胤还没有来得及答话,就有几个人上前把预先准备好的黄袍加在他身上,又围着下拜,高喊万岁。

赵匡胤装出一副被逼的样子,说:“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你们能听从吗?”众人说:“唯命是从。”赵匡胤这才接受。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率军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让退位,自己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宋,是为宋太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宋太祖召见宰相赵普,问道:“从唐朝末年以来几十年间,皇帝换了好几个姓,战乱不断,是什么原因?怎样才能做到长治久安?”赵普说:“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藩镇权力太大,君弱臣强。”

太祖想到自己也是依靠军队而称帝,担心属下将领效仿,于是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收回兵权;又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大力提高文臣的地位;完善科举制度,让大量地位低下的士人通过公平竞争的机会进入政府。

宋太祖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却温厚宽容,不独断专行,常常微服私访。有一天夜里,大雪纷飞,寒风呼啸,赵普在家里突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只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连忙请太祖进屋。君臣二人共商国事,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方略,首先派军队平定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地,统一了南方,再重创北方的北汉政权,为日后太宗彻底收复北汉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76年10月,宋太祖生病,召弟弟赵光义入宫议事,侍从们都不在身边。远远地只看见烛光下,赵光义离席起身避让,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大声对赵光义说:“好好干!好好干!”便猝然离世,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谜案。

宋太祖的道德魅力和宽容大度,深刻影响了继任者,以及整个王朝的风范,使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是国运最长的封建王朝之一。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十册《宋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