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Nature》于2024年5月3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原文题目为“Biomedical paper retractions have quadrupled in 20 years — why?”

2023年,有10000篇论文被撤稿,创下了历史记录(相关阅读:)。

近期,一项针对数千篇撤稿论文的研究[1]发现,2000-2021年,欧洲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率增加了三倍。其中三分之二的论文因学术不端撤稿,例如篡改数据和图片或买卖作者身份。近20年来,上述原因导致的撤稿越来越多。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西班牙公共卫生专家Alberto Ruano‐Ravina等在文中写道:“研究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学术不端在欧洲变得更加普遍。”

其他专家指出,随着研究者和出版商在识别和调查学术不端做得越来越好,撤稿数量可能还会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发现错误,并采用新工具来筛选出版物中的可疑文本或数据。

1

研究详情

2024年5月4日,该文章在《Scientometrics》上发表[1],对欧洲2000-2021年间撤稿的2000多篇生物医学论文进行了研究。包括以英文、西班牙文或葡萄牙文发表的原创文章、综述、病例报告和信件。

作者发现,在研究期间,总撤稿率增加了3倍——从2000年的11篇撤稿/10万篇论文增加至2020年的45篇撤稿/10万篇论文。在所有撤稿的论文中,近67%的撤稿是由于学术不端

Ruano‐Ravina等专门研究了因学术不端而撤稿的论文,发现学术不端的主要类型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2000年,撤稿比例最高的是伦理和法律问题、作者身份问题(包括可疑或虚假的作者身份、缺乏作者批准等)、以及图片、数据或文本的重复使用。到2020年,内容的重复使用是撤稿的主要原因,也有相当比例的论文因“数据不可靠”而撤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2000-2020年学术不端撤稿的类型

“数据不可靠”是指由于未提供原始数据或存在偏倚等问题而遭受质疑。作者认为,这一原因导致撤稿量的增加,可能与论文工厂(即生产假的或劣质论文的公司)有关。作者身份问题位列2020年学术不端撤稿的第五大原因。

2

国家间的差异

该研究还确定了欧洲生物医学领域撤稿量最大的四个国家:德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每个国家学术不端的类型不同。例如,在英国,造假是多数撤稿的首要原因,因内容重复使用而撤稿的论文比例在2000-2020年间有所下降;西班牙和意大利因重复而撤稿的论文比例均大幅上升。

微生物学家Arturo Casadevall在2012年发表了一项研究[2],发现各类别学术不端撤稿的比例与该研究类似。

Casadevall表示,总体撤稿率的上升也可能反映了作者、机构和期刊越来越多地通过撤稿来纠正错误。

英国生物学家兼研究诚信专家Sholto David指出,20年研究期间,检测研究错误的方法有所改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发现研究中的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撤稿率的增加。特别是,2012年上线的发表后同行评审网站——PubPeer,为科学侦探提供了大规模审查的机会,向期刊发送举报邮件也变得更加普遍。

本文整理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1609-0

参考文献:

1. Freijedo-Farinas, F., Ruano-Ravina, A., Pérez-Ríos, M., Ross, J. & Candal-Pedreira, C. Scientometrics https://doi.org/10.1007/s11192-024-04992-7 (2024).

2. Natl Acad. Sci. USA109, 17028–17033 (2012).

教程,30多篇R教程,以及更多科研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