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国内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开国将帅、老同志陆续恢复了名誉。对于很多之前的历史问题也要进行重新讨论。

1980年,在中纪委会议上,已经78岁且双目失明的黄克诚大将出席了会议。

由于眼睛看不到,工作人员只能一路搀扶他上讲台。而此次黄克诚的讲话主题可以说相当敏感——那就是围绕毛主席评价和毛泽东思想展开的。

要知道,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黄克诚大将和彭总一起被处理;后来在特殊时期,更是遭到了残酷迫害。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黄克诚的演讲中对于毛主席、毛泽东思想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尽显一个伟大的共产党人的公平公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生于1902年,老家是湖南省永兴县。出身贫寒,在亲属们的接济下读了8年私塾,考入了衡阳第三师范学校,改变了人生命运。

在校期间,他接触到了新思想,认识了很多进步青年,23岁的时候正式入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在部队里担任指导员,在河南和湖北等地参加战斗,积累了实战经验。

四一二政变后,他回到家乡参加了湘南起义开始武装斗争反抗反动派,跟随朱总司令上井冈山,认识了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此,在众多的我军将领中,黄克诚是同毛主席接触比较早的一位。二人之间既是乡党、革命同志,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黄克诚曾多次听取毛主席的讲座。

对于毛主席的思想,黄克诚也总能及时领会、灵活运用;同样对于黄克诚的建议,毛主席也是十分的重视。一如在组织上讨论“先进攻大城市”还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时候,黄克诚坚定的支持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结果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导致多次降职,但他坚持自己的主张,始终拒绝让步。

后来组织上派黄克诚去彭总领导的部队里任职,他担任政治委员,参加了很多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开始后,黄克诚参加了四渡赤水和遵义战役,但因为他多次公开提意见,结果再次被降职。直到长征胜利后,他才恢复了职务。

全面抗战打响后,黄克诚担任了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在江苏带领部队发起了黄桥战役等多次军事行动,让淮海大片根据地连城一片。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委,为辽沈战役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战斗中他灵活运用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毛主席也曾评价过他,说:“他这个人上到中央,下到支部,他都要提意见。”

北平解放之后,毛主席请他吃了晚饭,安排他去湖南担任省委书记。主政湖南三年后,调回北京主管全军后勤工作,作为一位出色的政工干部,短短几个月时间,后勤工作就有了明显起色,得到了毛主席的公开表扬。

但时间到了1959年,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被要求对彭德怀作出“批判”,但敢说真话的他,认为彭总提出的关于大跃进的相关意见是正确的,因此不赞成批评彭总,结果他和彭总一起被打倒。

在十年特殊时期,他因为不听话,自然也成了很多人攻击的重点目标,但他顶住了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看出黄克诚将军是一位秉性刚正的同志,很有原则性。而在人生的后半程,他的被攻击与毛主席也不无关系。因此当他站上讲台,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对毛主席会有微词或者说不满,可是他却并没有。

会议上,黄克诚讲了两个多小时的专题发言,充分肯定了毛主席的革命贡献;并从建军之初到建国之后,详细谈了他对待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的观点看法,他从党的利益角度,深入强调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讲话结束后得到了大家的纷纷鼓掌。

事后有同志提出应该把讲话稿公开发表在报纸上,对此黄克诚表示这件事他不能做主,要去征求邓小平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当时正为改革开放的事情忙碌,毕竟当时国家经济急需发展起来,百废待兴,稳定人心。

但邓小平还是在百忙之中仔细读了讲话稿,也表示认同,支持将讲话稿公开发表到报纸上,安排胡乔木修改稿件。

胡乔木是公认的第一笔杆子,当时很多重要文件都需要他修改把关。胡乔木仔细阅读后,认为应该把讲话稿中所有的“毛主席”统一修改为“毛泽东同志”。为此询问了黄克诚的意见,他想了想,表示:“我还不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从感情上来讲过不去,还是称‘毛主席’比较好。”

黄克诚不计较个人恩怨的品格令人敬佩。1986年,他因病逝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