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初,子洲秧歌进京演出获得成功,可以说一时风靡京城。说其成功、火热,原因有三:一是观众、网友的评价;二是受到秧歌专家的认可;三是媒体的反应。从我和导演组持续沟通和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些方面的反馈都是正向的、积极的、有热度的。我观看了全部秧歌及唢呐表演,我认为成功的四字诀是:欢、特、精、融。
欢:子洲秧歌艺术相较周边兄弟区县的秧歌最鲜明的特征是欢快、欢畅、欢腾,瞬间就将观众带入一种欢乐的情境。从艺术的角度分析,就是同样的十秒时长,子洲秧歌编排展现的可能有5个动作,而其他区县展现的可能是3个动作,甚至2个动作。要将这多出的动作完美呈现出来,既要快,又要欢,还要美。难怪榆林传媒直播解说员惊奇道:第一次看见秧歌能这么深奥而美丽。的确,要在同样时长下统一精美展现,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外,更要有对舞蹈动作的深刻理解与外在表达,还要注意关键节拍吸引人的韵味。
特:子洲秧歌进京表演成功应该感谢编导人员的精心设计。一场秧歌如果只是一味突出欢快、没有新奇的动作,韵味是出不来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是无从谈起。编导组注意到了这种艺术征服观众的规律与魅力:基本每隔1到2分钟就有能抓住人心的创新动作,如摆扇动作、亮扇动作、复合翻扇动作、男女互动传情达意动作等。在呈现这些动作时刻意放慢节拍,让韵味最大限度释放出来。这样艺术的一张一弛、快慢相宜、动静交错就得到了很好地实现。
精:现场展演的秧歌基本呈现出精品化的特色。这种精品化在多方面得到了体现,总体而言就是编排紧凑,由数支曲子串联而成。在曲子与曲子的衔接与过渡方面非常自然,有一种天然合成的感觉。就个体而言,几乎每一名秧歌队员的表演都达到了精彩呈现,动作大方舒展、优雅。几乎把人体所能表现出来的动作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给人感觉这些人天生就是美的化身、秧歌舞蹈的精灵。尤其是在复合动作的精彩展示方面,看似出乎意料,实则非常自然,同时有很多创新,艺术冲击力强、韵味十足,这显然是精心设计、精心展示的效果。事实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记者随机采访时,一名队员说:自己已经多次在北京参加国家性演出。我本人认识的家乡有名的表演人才也在其中。这种精还体现在精益求精方面:6月3日晚彩排结束后,导演组现场对每一个动作细节又进行了严格要求,从而保证了正式演出的精品化质量。
融:这场秧歌表演之所以成功,归功于在“融”方面做得精彩。首先是唢呐、鼓乐与秧歌的有机融合。子洲唢呐、鼓乐已久负盛名。其中一些唢呐艺术人才曾多次亮相国家重要舞台。鼓乐师傅们在陕北很有名。他们互相配合得很熟练,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另一方面,脆鼓的点金运用非常得体,既是一种细腻化的引领呈现,又是一种点缀性和修饰性展示。在秧歌摆扇、亮扇、复合动作创新呈现方面,鼓乐与唢呐的引导、配合、加持、修饰恰到好处,这种不同艺术之间的完美融合,不但需要导演组设计时的巧妙构思,而且需要展演时的高度配合才能完成。同时,众多来自不同地方的秧歌队员们短时间能够将各种舞蹈动作精美呈现,与从形式到内容的高度有机融合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这场高质量秧歌的成功呈现,离不开男女队员们在情趣、理趣、意趣方面的完美融合。眼神的交流、动作的交流始终让舞蹈带着情感走,而不是两张皮,这就是“融”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然效果,也是精品化呈现的核心密码所在。
子洲秧歌进京演出靠着这四字诀获得了成功,不仅展现了子洲人的精气神,还展现了子洲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秧歌历来是子洲人的地域名片,子洲秧歌这次真正做到了。我为所有参与演出的人员喝彩,为秧歌唢呐艺术在子洲的高质量发展鼓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