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IPO数强制退市数终止IPO数
2023 313 43
236 2022
428
42
186 2021 524
16
131 2020
437
17 37 2019 203 9 30
今年,退市公司数量将很可能首次超过上市公司数量。新的生态开始了,微盘股今日暴跌超6%!
从长远看,是件好事,有美股为证:WRDS数据显示,1980年至2017年期间,美股市场仍上市和已退市的公司数合计达到26505家,扣除6898家存续状态不明的公司,仍处于上市状态的公司5424家,占比28%;已退市公司14183家,占比72%。而据2017年多伦多大学克雷格·多伊奇教授在《金融经济学》杂志的研究文章,从1975年~2012年的38年间,美国三大股市(NYSE、NASDAQ、AMEX)IPO总计为15922家,退市总计为17303家(含并购及主动退市),也就是说,38年间美股年均IPO公司数为419家,年均退市公司数为455家,退市公司数量大于IPO公司数。
2024年以来,上市公司要么变ST、要么退市。4 月41 家、5 月57 家,每天平均超过 2 家。截至6月5日,今年A股已有11家公司完成退市,24家公司锁定退市,55家公司“披星戴帽”拉响退市风险警报。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今年上市公司退市渠道主要包括交易类、财务类和重大违法类退市。相比之前,退市制度持续显效,形成了多元化退市并重的格局,加大了对“僵尸空壳”“害群之马”的出清力度。
“面值退市”威力逐渐显现。5月31日,正源股份公告称,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这意味着,正源股份成为年内首家面值退市的非ST股。
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仅1家,2023年达到13家,今年已有*ST美盛、*ST民控、ST星源、ST贵人、ST鸿达、*ST华仪等6家公司退市。截至6月5日收盘,股价低于1元的个股有多达34只,1元至2元之间的个股有162只,均为历史较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场还出现了新情况——部分公司因总市值不足3亿元,触及“市值退市”的门槛。6月4日晚间,*ST深天因当天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发布了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6月5日,*ST深天继续跌停;同日,*ST美讯的收盘市值也再次回落至3亿元以下,退市警钟继续敲响。此外,建车B、宁通信B、凯马B、汇丽B等公司也在近期发布了类似风险提示。恰逢近期ST板块深度调整,相当部分公司市值已经陆续逼近3亿元的“退市红线”,由此引发市场对该类风险的广泛关注。
在市值退市指标方面,纯B股、创业板及科创板的退市标准维持3亿元不变的基础上,主板A股(含A+B股)的市值退市标准将自10月30日起由3亿元提高至5亿元。梳理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剔除目前已退市摘牌和已锁定退市的公司,目前沪深两市已有超过10家公司的市值低于5亿元,近百家公司低于10亿元。届时,这些小市值公司将直面更大的退市压力。
在此之前,尽管3亿元市值退市的规定出台已有近3年,但由于市场对壳资源价值的惯性追捧,交易类退市制度的威力主要由面值退市来体现,市值并没有成为退市的真正“杀器”。但随着市场的深化发展,壳价值被逐步压缩。
财务类退市也是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退市风险。退市新规进一步收紧了财务类退市指标,主板公司营业收入的最低标准由1亿元提升到3亿元,加大绩差公司淘汰力度。5月份,已有*ST中期、*ST新纺、*ST园城、*ST同达、*ST碳元、*ST商城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
“财务类退市风险需密切关注。”田利辉说,投资者应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关注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关键指标,以及是否存在非标等审计意见,也要关注监管机构发布的相关风险提示,合理规避潜在的退市风险。
今年新增的退市风险警示(*ST)或其他风险警示(ST)公司数量也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今年以来新增95家被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其中,55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40家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