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季度进出口下跌23.4%,富士康转移产能,影响绝不是一星半点!不仅是经济数据,甚至影响了千万人的饭碗。怪不得郭台铭当年那么狂妄,叫嚣说是他给大陆赏饭吃!

提到富士康,很多人是很看不上的,觉得它就是给苹果手机打工的企业,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利润也低,处于产业链最末端,也不重视工人权益,很多人甚至把它叫做血汗工厂,属于很快要被历史淘汰的企业。甚至还有很多叫嚣着要富士康“滚出去”的键盘侠,可实际上呢,这些人还是低估了龙头企业在经济中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10年在郑州开办工厂以来,富士康可以说一家撑起了绝大部分出口额。过去14年,郑州富士康累计进出口额占整个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占郑州市的80%。冷冰冰的数据背后,是很多普通人的就业和生计,富士康在国内有很多加工厂,郑州工厂的规模最大,巅峰时期的工人超过30万人。

富士康和郑州,本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相互成全,可这两年开始,事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富士康对河南很重要,但是苹果对富士康更加重要。

由于这几年智能手机市场并不景气,尤其是苹果这样的高端手机,卖不动了,再加上不可言说的一些国际局势方面的原因,最后综合在一起,导致富士康已经逐渐把制造业重心转移到了印度和东南亚地区。

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智能手机出口额只有71亿美元,2023年就达到了142亿美元,短短一年翻了一番,到了今年一季度,更是达到了50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超过20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士康河南郑州工厂往年大规模的招工已经不再有了,可在印度,富士康却是提高待遇、拼命招人,甚至还想从别的制造企业挖人。

据知情人士透露,过去一年,富士康印度园区的产能就扩充了一倍,而且还在增加。印度生产的苹果手机已经占到了全世界14%以上,苹果ceo库克提出的目标,要把这个数字增加到25%以上,这相当于全世界每卖出去4台苹果手机,其中就有一台是印度出品。

很明显,富士康和印度正处于密不可分的蜜月期,由于不断加码投资印度制造业,今年1月,富士康首席执行官在印度还获得了二等莲花勋章,他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拿到这个荣誉的台湾人。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全球生产链是一个整体,在智能手机需求不足、销量下滑的背景下,整个市场的蛋糕不仅没变大,还很可能是缩小的,这就产生了跷跷板效应,印度分走的越多,留给我们的就越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士康从国内撤出产能,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受伤的不仅仅是河南,像太原、南宁、成都这些地方的进出口数据,也都受到了冲击。2022年,富士康在大陆一共有46座工厂,两年后只剩下了30座,三分之一消失了。这个大窟窿,又要怎么填呢?

对此,河南也在想办法,他们的解决方案瞄准了新能源。富士康走了,比亚迪来了!

比亚迪不断在郑州加码投资,郑州汽车工厂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工厂,整个园区占地面积有16500亩,相当于230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你就是走上一整天都看不到头。

比亚迪工厂内有几万名工人在马不停蹄的赶工,每16秒就能生产出一辆汽车,不管是智能化程度还是利润率,都要远超富士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全年,郑州一共生产新能源汽车31.6万辆,这个规模在全国都能够排进前十,除了比亚迪,宇通客车、上汽等汽车等企业也来了,河南手机出口数据下去了,但汽车出口数据却顺势增长,2024年一季度,河南汽车出口总额高达78.7亿元,同比上涨33.6%,其中电动汽车的势头就更猛了,出口额23.3亿元,一年时间整整翻了一倍。

从河南制造业的转型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全球供应链剧烈变动,别人在想尽办法挖我们的墙脚,而我们在抓紧时间做产业升级。富士康到印度去,日子并不好过,郭台铭嘴上不说,心里肯定肠子都悔青了。印度那个生产环境,去过的人都知道,就和印度的咖喱味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富士康的撤出,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创造了机会。毫无疑问,从手机代工到新能源汽车,河南制造业在经历的不仅仅是转型,更是升级,富士康在河南14年,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也打造了高效的管理模式,这些都是我们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求人不如求己。长着一颗美国心的富士康,终究是留不住了,河南制造业长期依赖这一家企业,可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富士康本身也不可避免会成为美国布局的一颗棋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稳住国内经济的基本盘,还是要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民族企业。

当然了,比亚迪在河南的产能和进出口规模现在还没有到富士康的一半,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普通打工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很想知道在这两家企业上班的不同体验,都说富士康是“血汗工厂”,那比亚迪的职工待遇,有没有好很多呢?知道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透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