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赞她,贬她,又骂她
生活玩弄她
先宠爱她,再冷落她
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于她而言
都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
她活自己
与世人无关
说起民国的才女,怎么都无法避开陆小曼与林徽因。她俩没有交际,却总有人拿她们做对比,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她们与徐志摩都有过一段或深或浅的缘。
一个是徐志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爱而不得的女神;一个是徐志摩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妻子。
同样出生名门的一代佳人俏丽,结局却完全不同。
林徽因受尽了世人的赞誉,名利双收,一生无忧。陆小曼则受尽了世人的唾弃,前半生风光无限,后半生凄惨孤零。
两个人背景势均力敌,性格却大不相同。
一个收,一个放;一个抑,一个扬。如果把林徽因和陆小曼比作《红楼梦》里的两位女主角,那么林徽因就是《红楼梦》里理性人物薛宝钗,而陆小曼则是感性人物林黛玉。
显然,理性的一方占据优势。
薛宝钗的理性让她成为了“大观园”里半边天,而黛玉的真性情却没有生存的缝隙。如今放在民国来看,也没差之半毫。
1.
1903年公历11月7日,农历九月十九日,上海孔家弄被喜悦笼罩。这一天,是陆小曼的诞生之日,也是观世音菩萨的生辰。于陆家来说,是“双喜临门”。信奉佛教的母亲给她取名外号“小观世音”,意为平安吉祥。
陆小曼生于名门望族,父亲陆定,晚清举人,毕业于日本旱稻田大学,日本名相依藤博文的得意门生。母亲吴曼华是气度高雅的大家闺秀,其上祖吴光悦为清代江西巡抚,她本人精通音律,善绘画。陆小曼对画艺的痴迷,多半源自于母亲的熏陶。
陆小曼是陆家9个孩子里唯一活下来的一个,父母对她宠爱有加。陆定和吴曼华对她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她的童年生活,无忧璀璨,众星捧月。
在上海读完幼稚园后,于1909年,随母亲一同前往北平奔赴父亲。1910年,陆小曼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1911年至1917年就读于北京女子中学,15岁那年,也就是1918年,她转入北京圣心学堂,为此,陆定专门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她英文。
陆小曼的聪慧在她孩提时候就已显现出来。9岁那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怕威胁
到自身利益,下令解散国民党 。派出大量军警搜查国名党议员的证书和证章,陆定就是其中一位。
某天,陆定像平常一样去上班,却被陆小曼拦住了去路,陆小曼对父亲说,你不要把党章再戴在身上了,会招惹祸事的。也正是陆小曼的这一提醒,陆定才躲过军警的搜查。
这件事之后,陆定夫妇自此更是对她喜爱有加。
15岁的她 ,已经精通了英文法文,能歌善舞,擅长油画,研习国画。为了让陆小曼开阔更高的眼界,陆定甚至把她送去外交部实习。
那一年,法国的霞飞将军访华,在检阅仪仗队时看到队伍动作参差不一,大声奚落:你们中国的练兵方法大概与世界各国都不相同,姿势千奇百怪。
在一旁的陆小曼听到后,赶紧用法语答道:哦,没什么不同,大概因为您是当今世界上有名的英雄,大家见了心情激动,所以动作乱了。
多么漂亮的回复啊,既是马屁,又替自己国家解了围,这个小姑娘,当真不可小觑。
17岁那年,气质出众、精通英法两国语言的陆小曼,被时任外交部长的顾维钧邀请到外交部担任翻译,接待外国使节工作。一时间,陆小曼蜚声北京社交界,成了最耀眼的新星。
彼时,一切美好的词汇用在她身上都不过分,美丽、聪慧、得体、多才多艺等等,上帝把别人手中的的荣耀都偷来给与了她。
你说她往后分不清梦境与现实也好,因为从小过惯锦衣玉食的生活,纸醉金迷也好,当下的她,理应接受外界的褒奖与赞誉,顺从上帝的旨意。
那时的陆小曼,在名媛界,与上海的唐瑛,被誉为“南唐北陆。
2.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现代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暂居北平。某天,他的友人胡适上门拜访,省去嘘寒问暖的客套话,一进门就直奔主题:海粟,你到北平来,应该见一个人,才不虚此行。
刘海粟问:是哪一个?
胡适答:北京有名的王太太。
“她是不可不看的风景”。
这个王太太,就是陆小曼。
1922年,陆小曼奉父旨意嫁给了大自己八岁的王庚。
王庚是陆定千挑万选的乘龙快婿。他清华大学毕业,后被保送西点军校,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为同学,毕业后回国供职于北洋陆军部。王庚不仅身世好,也长得一表人才,是当时名媛界最中意的夫婿人选。
(王庚)
陆小曼对此表现的颇为平淡,没有过于惊喜也没有不开心的常态。
于是19岁的陆小曼在众人的祝福中嫁给了27岁的王庚。他们在北京金鱼胡同的海军联欢社举行了婚礼,几乎大半个北京城的达官贵人都亲自到场祝贺。婚礼的体面自不必多说,初娶初嫁的才子佳人配得上世界最好的奢华。
一对壁人的结合,本该是美好的。但婚后的生活,却相反。军人出生的王庚与诗情画意的陆小曼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王庚性情呆板木纳,没有柔情似水那一套,这可能也是长年的军旅生涯所导致的;而陆小曼则生性浪漫,她需要呵护与怜爱。加上王庚一周要工作六天,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陆小曼。陆小曼天天都要和小姐太太们一起吃饭、喝酒、打牌、跳舞,每天都是深夜归家。
本来就喜欢社交场所交际的陆小曼怎么可能禁锢在自己的家里呢?王庚需要的是一个传统的“三从四德”听之任之能打理好家务的妻子,但自在惯了的陆小曼怎么可能“柴米油盐”呢?
他们的间隙,像吹气球一样,越吹越大。
同年2月24,德国柏林,徐志摩终于如自己所愿,拿到了与张幼仪一纸通往自由的离婚协议书。那就意味着,他可以光明正大去追求他心仪已久的女神林徽因了。张幼仪与徐志摩的离婚,其实是成全了彼此,因为徐志摩没有一天是爱过张幼仪的。
徐志摩满心欢喜的回国找林徽因,得来的却是当头一棒,林徽因早已与梁思成定了终生,他们之间的婚事,”已有成言“。他失魂落魄,但也只能承认那一句自己所说的“不得我命”。
可徐志摩还是幻想着自己与林徽因能有更多的交集,是哪种交集呢?他也说不明。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的工作,两人之间的距离虽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一想到林徽因心有所属,徐志摩纵有一肚子话,都无法说得出来了。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纵然徐志摩与林徽因结识于年少,但他们不合适,生不逢时,注定只能擦肩。泰戈尔曾经用过一句话形容他们之间的感情:“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注定不能结合。
同年春,徐志摩等新月派诗人在北京举办了一次活动 ,那次活动,王庚与陆小曼也在。王庚与徐志摩同属梁启超弟子,也是好友的关系,陆小曼作为社交明星,鼎盛活动自是少不了她的身影,于是大家便也都熟悉了。
那一次,也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第一次见面。
郁达夫前妻王映霞对他们那次见面做了一个描述:
“一九二四年,陆小曼在交际场所,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徐志摩。他也是跳舞能手,爵士音乐一响,他们就欣然起舞,跳个不停。他们熟练的步伐,优美的姿态,使舞池里的其他男生显得“六宫粉黛无颜色”。
一个浪漫的文人,遇见另一个浪漫的文人,怎能不生出涟漪之心来呢?
3.
加上王庚与徐志摩的那一层好友关系,徐志摩在回国后便经常与他们走动,在北京时,每逢周日,徐志摩都会与王庚夫妇一起去西山看红叶。陆小曼喜文艺,徐志摩博学,自然对徐志摩敬仰,会常请教他问题,徐志摩也乐在其中。
每当陆小曼叫王庚出去玩 ,王庚不能出去时都会叫徐志摩代劳,徐志摩友情难却,加上对陆小曼的印象也很好,两人又意趣相投,在一起时相处得也极融洽。
1925年,王庚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陆小曼一同前往,因为不习惯,住不多时 ,回了北京,便与王庚分居两地了。
那个气球,只需要吹最后一口气,就会砰的一声爆炸。
这时的陆小曼与徐志摩的接触越发多了起来,他们接触越多,留言蜚语也就越多,就像刘海粟说的那样,人的感情很奇怪,越是出现压力,越是有人误解,就越要斗争。他们越斗争,感情也就越来越深。
但此时的徐志摩还是冷静的,是克制的。后面发生的一件事,直接令他们不顾一切反对走在一起。
1925年,徐志摩的小儿子彼得夭折,巨大的悲伤中,又身处异国,飘零感加重,而那时他又接到了陆小曼病重的电报,他排除万难重新回到了北京,这一见,便再也难舍难分。
徐志摩把要娶陆小曼的想法告诉家里,遭到了父亲徐申如的强烈反对,他认为与张幼仪离婚已经是离经叛道,现在又娶一个结过婚的女子,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而这一边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也是坚决不同意。
他们的恋爱不被社会认同,但一个铁了心要娶,一个铁了心要嫁。
陆小曼为了跟徐志摩在一起,偷偷的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在当初医疗设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她坚决要流掉,导致陆小曼往后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气球终究是炸了。
王庚得知自己的婚姻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时,没有过多的责难与纠缠,签署离婚协议前,只对徐志摩说了一段话:“我们大家是知识份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麼成见;可是你此後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的。”
可见王庚的风度不是一般人可及的,虽然与陆小曼性情不一,但爱过她的那些感情,却是真心的。
1925年9月,王庚与陆小曼结束了短暂的婚姻。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恩师梁启超为证婚人。最难忘的不是婚礼上这一对执意要在一起的新人,而是梁启超的证婚词:
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梁启超毫无情面的说出这番致辞,“忠言逆耳”,虽然不太好听,但确实真心实意为他们两人好。
4.
婚后他们迁居上海。
但婚后也不如理想那般完美,陆小曼过惯了奢侈的生活,无论是儿童时期,还是与王庚在一起时的生活 ,都是“扔金如粪”的。陆小曼喜欢看戏喝茶,逛赌场,金银首饰也差不得,花钱又大手大脚,而徐志摩一个月的薪资经常是入不敷出,所以浪漫的诗人叶不得不兼职好几家大学的课程授课,平常写诗稿来维持生活。
他们之间正是印了“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的那句大俗话。
陆小曼从小体弱多病,那时她认识了私人医生翁瑞午,翁瑞午一边推拿一边告诉陆小曼 ,要想让病痛缓除得痛快些,还是吸吸鸦片更好些。
可想而知,徐志摩得负担多大的压力,不说陆小曼要租小汽车,请司机,请医生,还要看戏,吸鸦片等等。为了让陆小曼衣食无忧,他经常自己补丁加身,穿破烂衣服。
结婚那几年里,徐志摩身体与心理,伤痕累累。
如果陆小曼知道徐志摩这之后命不久矣,她还会不会活得这么放肆?也许不会,毕竟,她是深爱他的,只是有些后知后觉。
1931年11月,徐志摩搭乘免费班机从上海赴北京参加林徽因的演讲途中飞机失事遇难,时年徐志摩34岁,陆小曼29岁。
陆小曼接到噩耗后,哭得几度昏厥过去。好友纷纷与她绝交,都说徐志摩的死,是因为陆小曼造成的,如果徐志摩不是因为省钱 ,就不会坐廉价的免费航班,如果不去坐,就不会死。
陆小曼只能沉默,除了沉默以为,她还能做什么呢?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活”了。她不再出门交际,终日素衣裹身,为了纪念徐志摩,她先后写了《眉轩琐语》、《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志摩全集》等书籍。
她的痛苦在《爱眉小札》里撕心裂肺表达过:
我不想回忆,不要回忆,不管以前所遭遇到的是什么味儿,甜的也好,悲的也好,乐的也好,早就跟着志摩一块儿消失了,我脑子里早就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空虚。什么是喜,什么是悲,我都感觉不清楚,我已是一个失去灵魂的木头人了。我一直是闭门家中坐,每天消磨在烟云围绕的病魔中。
1932年,在海宁硖石召开了徐志摩的追悼会,陆小曼因为公公徐申如的阻止,没有能到海宁硖石参加追悼会,她作为亡妻送了一幅挽联: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即便任性的陆小曼想向岁月投降缴械,说她后悔了,但都来不及了。上帝不会因为你可怜,给你一次重新操盘的机会,没有珍惜好的爱人,也不会让你再爱过一遍。她那一生,只爱过徐志摩,但是她的爱,从没有正儿八经落实到生活中来,全是在精神的世界里。
她一身才艺,却从来没有想过用才艺去赚钱,她聪明伶俐,却没有给自己谋过半点后路。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前一直都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不懂茶米油盐,也不懂赚钱的心酸,只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但徐志摩死后,她戒了鸦片,忍着病痛,全心作书作画。她成长了,虽然晚了一些,但总算是成长了。陆小曼对徐志摩的爱是纯粹的,只是要原谅她不懂得去爱而已。
陆小曼的余生,没有一天是不缅怀徐志摩的。她奔波几十年,来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因为种种原因 ,直到1957年,《徐志摩全集》才得以出版。那时的陆小曼,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徐志摩做点事情,弥补当初她对他的亏欠。
陆小曼一生有无数个追求者,却只有过三段情缘。
徐志摩去世之后,王庚有意与陆小曼复婚,怕她不懂得生活,糟蹋了自己。但陆小曼拒绝了,她想守着徐志摩的回忆度日,也不想再耽误王庚一次。王庚被拒之后也没有另娶她人,一直独身,直到去世。
翁瑞午是陆小曼的私人医生,与她交往过甚,对她的才情也一直爱慕有加。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依附着翁瑞午救济过活,翁瑞午想娶她,但被她拒绝的很坚定 ,同居可以,结婚,不可能。翁瑞午直到病逝前,也一直在关照她,他给陆小曼的爱,没有任何私心。
5.
民国世界里,林徽因冷静睿智,陆小曼后知后觉。
林徽因活得理性,与徐志摩年少相识,哪怕爱得炙热,她也懂得适时放手,不去招惹有妇之夫,与稳重的梁思成结婚后,兼顾事业与家庭,是人生赢家。
陆小曼与王庚成婚之后,虽然王庚足以托福终身,但她还是不顾一切传统的束缚奔向徐志摩。
陆小曼走的,是林徽因当初想走却不敢走的路。结局虽不同,但陆小曼毫无畏惧,那些冷眼恶语,陆小曼都一一受之,因为别人的看法,在她眼里不足挂齿,她只活她自己。
她率性,自我,不受生活羁绊,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或许才是她想要的人生。
1964年4月3日,陆小曼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风靡北平上海的一代名媛就此香消玉殒。她惊天动地的来,悄无声息的离去,不也正应了“小观音”的称号吗?小观音难道不代表世间百态吗?
一生,伤过,爱过,幸福过,悲惨过,惊天动地过,轰轰隆隆过,人生百味体验过,就已足够。
你可以骂她,贬她,但是不能不承认她,她精彩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