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夜查电动车,那边推出共享电动车,到底是查啊,还是推啊?迷糊了
文/叶雨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边抓电动单车,另一边就立马投放共享电动单车,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难道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说老百姓的电动单车不安全,难道资本家的共享电动单车就安全了?
这边电动自行车还没有彻查结束,那边共享电动车闪亮登场,真的是迫不及待哈!
共享电动自行车在北京已投入使用!收费标准是:前15分钟2.5元,15分钟后,每五分钟1元。每个车子都配有安全头盔和小菜篮子。
看到这个消息你什么感觉,是不是小盆友都惊呆了?共享电动车老板绝对是神仙,他掐指一算就知道要收车,就大量投放电动车,此老板不发财才怪。
全国保有4亿辆电动车,试想一下,如果私家电动车被这些共享电动车完全取代,这会是一个何其恐怖的市场?按一辆电动车每天收取10元费用,4亿辆一天就是40亿,一年就是14600亿,字节,阿里,腾讯,拼多多,京东,这些大科技公司面对这样的收入都会自愧不如!
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派出25.6万人,对违法电动车进行查处,实力史无前例。但是没有得到民意的支持,反而让民怨沸腾。
为什么一辆小型电动汽车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个,这一举措与民生背道而驰。我不知道那些专家顾问和决策者站在什么高度,但我知道这样的决定脱离了最基本的民生,或者故意忽视了民生。
这一举措值得讨论和反思。一辆小型电动汽车,承载着一个小家庭上下班、接送孩子等最重要的出行方式。大多数人没有汽车,公交线路的局限性也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禁摩后,电动车应运而生,极大地方便了生活在中底层的人们,所谓存在就是合理。决策者一刀切,不允许接线充电,改装加速,不允许骑马或去掉后座,不允许搭人。这就是懒政。既然可以生产,允许销售,说明是合格的。
自燃是普通人的问题吗?制造商没有责任?决策者不去想人们的想法,也不去想人们的想法。而不是积极解决问题,而是到处刁难人民,人为设定门槛。这不是懒政吗?
所谓民生不是小事,在上级看来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决定,但这个决定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生活积累和工作。不要总是专家说,人民政府应该听人民的吗?
一边对电动车查扣,另一边共享单车大量投放,为什么?老百姓的车就不合格,是超标车不准上路,共享单车就不超标,可以上路,这是什么道理。这些资本伤害老百姓,换来的绝对是对等的伤害。这么明显的策略,都把老百姓当成可以任意收割的对象,真是老百姓的不幸啊。
有一种无耻的行为,那就是打着安全旗号去极力打压底层人民群众仅有的出行工具——电动车。一边严查电车,一边投放共享电车,这手段让我佩服五体投地。电动车无需加油、买保险、交过路费、停车费以及各种违规罚款,不能带来直接的创收利益。然而,底层人民群众并不在意那些宏观的事务,他们关心的只是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他们渴望通过这些基本需求的实现,去真切感受到真正的强大与幸福。不能因为某些表面的理由,就去不合理地限制他们的出行自由,而应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对待他们的需求与权益。

这次整顿电动车的真正目的已逐渐浮出水面,原本电动车的出现是从便民利民爱民的方面出发,爱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仅仅十多年就犮展到全国有4忆辆的保有量,我想不通的是仅一夜之间,电动车成了罪恶交通工具,夜查,没收,消毁,公民用自己的钱到正规商店购买,并有公安部门检验上牌的合法私有产怎么会受到如此侵犯!不否认有些人改装车辆,但毕竟是极少数人,不能祸及大众,采用生硬粗暴的方式一棍子打死的手段,动用几十万警力统一时间如临大敌的行动这是解放以来的首次,如果深层次的想一下,是否有別有用心的人在借用国家机器在挑拨政民关系,离间党和群众的鱼水情!而造成今天的局面,政府设置的公商,质检,公安,等有关部门就没有责任吗?如果能坚守责职,严格执法就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在防腐倡廉的今天,有必要对有关部门,有关责任人进行彻查也许里面隐藏有老虎和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