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于2024年1月9日发射,目前处于在轨测试阶段并已探测到多个暂现源。为了积极响应国际天文社区与EP进行观测合作的呼声,近日,通过国家天文台EP科学中心,法国CEA相关团队的共同努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的通用协同网络(GCN)已将EP纳入其服务的项目列表。GCN官网已为EP建立专门的项目网页,介绍EP的基本情况和警报的订阅方法。至此,EP与GCN完成了实时警报链路的技术对接。

GCN简介

GCN(General Coordinates Network)是用于共享高能、多信使及瞬变现象的警报(Notice)和通报(Circular)的管理和分发平台。GCN面向世界天文研究社区,在全球范围的空基和地基天文台、物理实验以及数千名天文学家之间分发天文警报。GCN是全球各类天文仪器发布伽玛射线暴(GRB)、引力波(GW)和高能中微子发现及其后随观测的公认平台和重要基础设施。

图1 GCN把空间、地面的望远镜和社区联结成网络

GCN提供两类数据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警报(Notices):通常是自动触发的,近实时的通知,内容包括由空基或地基天文台探测到的天文瞬变现象的时间、位置,观测仪器的参数等信息;

2

通报(Circulars):是便于阅读的、快速但通常是非实时的公告,包括观测结果、近期预测的量化数据、后随观测的请求或未来观测计划。

EP的警报基于

全新的GCN Kafka平台

GCN近年进行了系统架构升级,新版系统采用了更现代化的设计语言、JSON格式的警报描述,开源的 Apache Kafka 传输协议(一个开源的分布式事件流平台,用于高性能的数据流水线、流式分析、数据集成等),以及通过部署在云上的多服务节点实现高可用和高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已发布的 EP GCN Notic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已发布的 EP GCN Circular

目前EP已经通过警报和通报这两种方式向全球时域天文社区进行了 多次观测信息发布,引导国际上多个空基和地基望远镜积极响应,进行后随观测并报告观测结果。

从2023年起,GCN要求加入其服务的新项目都需要使用全新设计的警报平台。EP项目科学中心自和NASA方面建立沟通以来,一直以其最新的技术架构为基础来进行警报类型的识别和格式定义。此外,代码提交、审查等工作以及技术交流均由双方团队在Github平台直接进行,这样的合作模式确保了软件开发和集成对接持续高效推进。

展望未来

EP与GCN警报链路的成功对接促进了中国高能天文领域与国际时域天文领域的进一步融合。通过EP,中国高能天文观测将与国际天文社区和望远镜网络资源更紧密地连接,共同探索动态宇宙的天体和现象。

参考网址:

1. NASA/GCN EP项目页面:https://gcn.nasa.gov/missions/einstein-probe

2. EP的警报格式定义:https://gcn.nasa.gov/docs/schema/stable/gcn/notices/einstein_probe/wxt/alert.schema.json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

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是以国家天文台为代表的中国天文界及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一个网络化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平台。它架构在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雄厚的数据资源基础之上,得到中科院、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北京科委等机构的资助,以及中国科技云、阿里云、微软研究院、浪潮集团、中科曙光、锐捷网络、华为等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微信公众号ID :China-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