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福耀科技大学24年暂不招生,发展遇阻或根在曹德旺》,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简单就几个方面的问题说一下我的观点。

  1. 重申我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说,支持曹德旺先生办教育。目前的二本院校(尤其是之前的三本院校)毕业即失业现象并不少见。而本科毕业时已经22、23周岁,硕士研究生毕业还要再加三年。人一生中大量的黄金时间待在大学,还没有学到生存技能。这迫切需要改变。

FH模式,职业高等教育,是不错的选择。这对用人单位和个人都有好处。但在国内推广并不容易。全新的学校、教师考核体系,都需要完善。甚至在初期,找到一批既有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验的“职业教授”都很难。

网友“严先生”:“ 对教授的聘任资格为博士毕业及5年实践工作经验,其中至少3年工作经历在高校外。” 这样的教授当然好!可是能找到几个?体制内的博士愿意沉入企业深入一线吗?于考核升职有什么好处?已经在企业的博士又有几个敢回到校园里去卷?

2. 能不能叫“福耀科技大学”,甚至“德旺大学”?

这看投资,民办为主的教育机构,主要靠个人投资,也没有通过高学费谋取利润,属于慈善或半慈善的,就应该允许冠名,这样才会鼓励更多的人投入。

3. “资本家如何如何”。

要把“福耀科技大学”当做一个独立的公益性机构,基于此建立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投资或捐助。

4. 大学不能私有。

个人认为,私有没什么不好,无论私有、公有,都应建立在统一的考核体系下。从管理角度,我更看好私有的,因为与公有教育相比,私有教育的资金利用效率要高很多。

5. “请给福耀大学十年,百年时间,不仅能出树木,更能出参天大树。”

确实需要时间,外界对福耀科技大学有点急功近利了,曹德旺先生也有点着急,建立一个有影响力的学科,需要数年时间。

6. “投资100亿,都不及国内顶尖高校的一年科研经费。”

我的回复“你在说国内顶尖高校的投资浪费不少?”

7. 就教育部的那些指标要求,别以为两年三年就能完成,两年三年你都不一定能把那些条款研究清楚,各种条件极其复杂苛刻,需要长时间的资源投入与谋划布局。

这是需要“双向奔赴”的,最怕教育主管部门看着曹德旺先生的教育投资“打水漂”。

8. 100亿交给国家多好?

雷军个人向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现金,是不错的做法。邵逸夫先生捐建“逸夫楼”也是不错的做法。但慈善不应局限于形式。不能有了红十字会,就认为韩红爱心公益基金会的做法不好。曹德旺先生办学,因他更理解企业的需求,或者可以走出一条新的教育培训道路来。

9. 在中国只有考试成绩差的才会去读民办大学!

为啥不允许民办大学升级呢?希望出现民办知名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