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明明经常鼓励孩子要大方一点、自信一点,但孩子在外人面前却总是表现得非常胆怯自卑

比如,在课堂上,孩子从来不敢主动举手发言,就算被点到起来回答问题,也是特别小声;在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孩子总是躲在大人身后,根本不敢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发现自己家孩子也有这些迹象,说明孩子可能自卑到骨子里了。

根据心理学上的观点,孩子自卑的性格可能受到父亲性格的影响,这两种性格的爸爸,会让孩子自卑到骨子里,长大后也难以摆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作为父母应该及时察觉。

控制欲过强的父亲

当一个父亲有过强的控制欲时,他可能会试图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不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比如,在写作业的时候,他可能会对孩子的决定进行过度干涉,孩子可能想先画画,再写其他作业,而父亲却非要让他先完成数学作业,再来画画。

本来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但经父亲这么一折腾,孩子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加深了,最后大概率是,孩子在极大的不满情绪当中完成了作业。

除此之外,这类父亲可能经常批评孩子,挑剔孩子的行为。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他们总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还要让孩子认同自己的想法,并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做。

这样一来,孩子没有太多自主选择权,久而久之,孩子会怀疑自己做出的决定,不愿意独立思考,在遇到问题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慢慢变得自卑。

更为严重的是,有的父亲会企图控制孩子的一切,包括事业、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上映的电影《斗士》(The Fighter)中就能看见这种父亲的影子。

电影中的父亲名叫George,曾经是个拳击手,他具有非常强烈的控制欲。

他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给自己的儿子们,不顾儿子的意愿和能力,强迫他们走上拳击道路。

George也试图左右儿子们的个人生活和家庭关系,他对他们的恋爱对象、朋友和生活决定都表现出极端的干涉控制,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来安排和决定他们的生活。

种种行为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紧张气氛,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看,控制欲太强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上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一个人需要满足自主能力人际关系这三方面的需求,才能发展出健康的心灵。

而控制欲过强的父亲可能会侵犯孩子的自主权,导致孩子失去自我认同感,进而变得自卑、敏感。

心理学上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批评性很强的父亲可能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相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的信念会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有些家庭的父亲会采用否定式教育,当孩子获得某个奖项时,会说:

“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不再努力一点呢?”

这样一来,孩子本来由原来的高兴、有成就感,变得非常的失落,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够好,变得自卑起来。

情绪不稳定的父亲

父亲情绪不稳定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孩子不知道下一刻父亲会怎么样,会变得非常焦虑。

成年人有时候难以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会传递到孩子身上,比如说:工作了一天的父亲非常疲惫的回到家中,本来工作上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心中就有苦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后刚好又看到孩子在家里不好好写作业,东玩西跑的,一下子就怒气上来了,于是对着孩子一顿狂骂,甚至是拳脚相向。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被父亲非常夸张、极端的情绪吓到,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变得非常敏感、自卑。

带入孩子的角度想想,有时候明明自己没有做什么特别过分的事情,换来的却是父亲的暴怒。特别是在家庭当中,父亲相较于母亲的表达方式更为直接,有时候甚至会采用暴力的方式。

这让孩子觉得没有办法去摸清到底什么情况下,父亲会对自己采取什么样的情绪反应,所以,在家中变得小心翼翼。会观察父亲的脸色,生怕自己哪句话、哪个举动又惹恼了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理,在外面与其他人接触时,即便父亲不在场,孩子也会受到父亲情绪的影响。孩子会去观察周围的环境,生怕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引得别人不高兴,同样很小心翼翼。

久而久之,这种自卑感就会慢慢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孩子变得怯懦、胆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上的情绪调节理论表明,父母情绪调节能力对孩子的情绪智力情绪管理能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而情绪智力有多重要呢?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说过:情绪智力比智商更重要,情绪智力决定了一个人未来能否成功和幸福。

而父母作为儿童早期情绪发展的主要引导者之一,显然对孩子的情绪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管是控制欲过强的父亲,还是情绪不稳定的父亲,都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深远的影响。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本意都是爱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情绪带到家里来,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自己的孩子身上,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果这些不良影响的确发生了,应该带着孩子去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负面情绪,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