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于1933年3月30日灯下,余渭泉(广东云浮人,写信时17岁)

【书信全文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自蒙抚育感恩,何拟儿因愤三省沦亡承德失守,凡具有热血青年莫不发指,儿有观及此,乃与同学董悦康黄炙(炎)兵二人纵身投军效力,共诛倭奴而后已,而双亲抚儿至今恩德何似现一上决别,姑负亲恩,然国家之事,匹夫有责,只有来生再报而已,临书怆悴,余事续陈,肃请金安】

【时代背景】

自1932年“1·28”沪松抗战后,至5与5日蒋介石政府签订《沪松停战协定》,十九路军成为蒋介石眼中钉。

1932年6月,十九路军奉命入福建驻防“剿匪”,8月蔡廷锴接任总指挥。然而“剿匪”行动非常狼狈,伤亡惨重,到1933年5-6月处于消极“剿匪”状态。

1933年1月3日,日军攻打山海关,屠杀军民3千余人。1月14日,蔡廷锴和蒋光鼐等人分析决定十九路军北上抗日。

1933年3月25日,由十九路军张炎、谭启秀率领两个抗日纵队近八千人,从福建龙岩经广东入湖南北上抗日。

5月25日,这支队伍抵达彬县并驻扎休整。当日,蔡廷锴和蒋光鼐联名通电反对与日妥协(实际蒋府在31日签订《塘沽协定》),冀东是“非武装区”,中国军队退出且不得前进。十九路军北上纵队于6月5日离彬,返回福建。途中近半数士兵失望而归并退伍。

5月,从欧洲回到香港的陈铭枢(十九路军原领导人)开始派人与中共接头【委派接头人包括:梅龚彬、陈公培、徐名鸿等】,一直到10月26日,双方达成11项初步协议,红军高层赞同与十九路军在抗日返蒋问题上合作。

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因叛变、镇压,失败。

1934年1月21日,十九路军余部正式投降,1月30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番号取消,各师番号保留,残部或缴械,或脱离入红军,或枪杀。【2月25日,徐名鸿被捕枪决】

渭泉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故呢?

1933年5月,写信时的余渭泉还是17岁的青年,正在广州学医(日本学校)。虽决然北上抗日,但被家人截回,也没有回到那日本学校,回到家乡都骑任教(1934-1940年)。1938年8月,云浮县中断8年多的党组织在余渭泉的协助下重新得到恢复,余渭泉成为恢复后的第一位中共党员。1939年春,余渭泉带领其他同志在云浮建立中共云浮县特别支部,担任特支书记。1946年广东形势急剧变化,余渭泉与爱人被组织安排到香港工作,主要是教育与工会方面,担任香港劳工促进会书记、香港工联党组书记。1949年12月担任广州工会主席。1987年5月担任广州市总工会顾问的余渭泉退休。退休后,不忘家乡,募资支持建设云浮英东体育馆、都杨中心小学、三合小学和电池厂、制药化工厂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门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