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主机在船舶营运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船舶提供动力来源。在日常管理中应悉心维护,及时发现故障隐患,以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自4月7日以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预防船舶机电设备故障专项行动,接下来,小编将详细阐述一起关于船舶主机异常停车的故障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分析

主机带病进港,冷却水泄漏停车故障

K轮,船长189米,总吨30816,主机型号MAN B&W 6S50MC-C。2024年5月22日约0650时,在钦州港东航道27-28#上线进港,速度8.7节。0708时,K轮航行至东航道35#浮时,船舶主机突发故障,失去动力导致船舶失控,船艏一直往右偏转,船舶无法稳定航向。0715时,船舶在35#浮北侧轻微触底,严重影响钦州港东航道内其他船舶的航行安全。经北部湾港交管中心紧急协调,0824时K轮在拖轮协助下成功脱险,船舶无动力被拖带出港。

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海事管理机构接报后第一时间安排PSCO登轮监督检查。经向船长了解,事发时,主机4号缸水套(Cooling Jacket)崩裂,造成大量缸套冷却水蹦出,触发主机冷却水低压报警,主机停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船方还出示5月12日对主机第4缸吊缸维护保养的检查记录,特别说明对该缸的水套进行了检查,处于良好状态,并在轮机日志进行标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即PSCO按照《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开展预防船舶机电设备故障专项行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对船舶机电设备开展详细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对主机开展检查时,船方已经对4号缸的水套进行了更换,3、5、6号缸的缸盖以及水套处有明显水痕,表面却干燥。随即PSCO返回集控室查看主机冷却水泵处于停止状态,要求船方启动冷却水泵观察运行工况。几分钟后,在集控室观察主机冷却水压力维持在0.34MPa左右。PSCO再到主机现场查看时,发现3、5、6缸排气阀存在明显冷却水泄漏的情况。经与船方确认,在船舶进港前确已存在排气阀冷却水泄漏的问题,属于带病进港。船员在港口对主机进行维修,吊起3、5、6号缸排气阀进行检修,发现这几个缸的排气阀冷却腔密封胶圈明显老化。在对密封胶圈换新并重新组装后,经PSCO现场检查,已无冷却水泄漏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系统原理和故障原因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机缸套冷却水腔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水套、下层水道、上层水道、排气阀壳上部冷却腔、进水口和出水孔组成。水套安装在气缸盖下部,冷却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水套的冷却水腔,冷却气缸盖、排气阀和阀座,再从冷却水出口管排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气阀的冷却水腔密封胶圈通常安装在排气阀护管的上部,通过O型密封圈与冷却水腔顶壁密封接触,确保冷却水腔的密封性。密封胶圈通常由耐热、耐油的橡胶材料制成,以适应高温高压环境。

船舶主机运转期间,密封胶圈由于老化、磨损或安装不当等问题,会造成冷却水泄漏。水套主要受到缸套水的压力、热应力、密封圈的挤压力、连接管的拉伸力、定位螺栓束缚和气缸盖伸缩变形产生的交变应力等,当这些力产生的合力超过水套能承受的强度,就会在水套薄弱处产生裂纹,进而迅速扩展,导致完全破裂。

海事执法人员通过对本次机电设备故障险情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船舶排气阀冷却腔密封胶圈存在明显老化的问题,在主机存在3、5、6缸排气阀冷却水泄漏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带病进港。在进入港口航道后,由于主机冷却水的温差过大且冷却不均,在热应力等的影响下,4缸水套崩裂,造成冷却水失压,主机停车。存在船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高、未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等问题。

安全管理建议

1.航运公司应加强岸基指导和支持,确保维护保养计划的有效执行。对船舶设备尤其是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要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保证有关物料的及时供船,并充分掌握维实际执行情况,确保所有船舶严格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2.严格执行船舶开航前检查,特别是对已经出现报警的系统和设备,应进行详细的排查和修复,确保所有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对船舶机电关键性设备的维保情况进行大排查,保障船舶适航。

3.提高船员操作规范意识,增强船员故障排查能力,加强船员的培训以及新上岗船员工作交接确认,要求船员能够在故障发生时迅速定位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发现设备异常时能够及时报告并予以纠正,避免带病航行。

来源 | 钦州海事局

审核 | 魏月星

责编 | 徐碧苑

编辑 | 钟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