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湖北孝感市政府处,一个身着朴素的老人来到了服务大厅,找上了大厅的工作人员,见老人坐在了椅子上后,工作人员连忙问到:“老人家,你有什么事吗?”

而这名穿着朴素的老人低着头,神态扭捏,似乎有一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轻声说道:“我,我是来找政府兑换欠条的。”并拿出了一张泛黄的欠条,上面写着红军欠400大洋的字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耐心倾听老人话语的工作人员被这句话一下就震惊了,声音也不禁大了一些,说道:“你说什么,能再说一遍吗?”

老人无奈,只能再重复了一遍。意识到自己没有听错的工作人员,又看了欠条一眼,立马将此事上报给了领导。

而领导在确定了欠条的正确性后,不敢怠慢,立马给老人安排了兑换,那这张欠条又兑换了多少钱呢?

一、驻扎孝感

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的蒋介石、汪精卫等右派分子企图独掌大权,对我党举起屠刀,开始肆意屠杀,进行了一次大清洗,第一次国共合作也宣告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蒋介石等人的行动非常突兀,我党战士没有及时防备,所以一下损失惨重,死伤的战士无数,我党也受到了重大打击。

为了保持革命火种,我党战士四散突围,前往神州大地各处,建立革命根据地,为革命事业打下了基础,而孝感便迎来了一支驻扎的红军。

但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分子,没有放弃对我党的围剿,一直紧咬着我党不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剿,我党多是在农村、山区里面进行革命活动,目的就是避免和国民党发生正面冲突。

在山区、农村驻扎的我党,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如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改革,让饱受欺压的百姓能吃饱饭。

而我党的政策也吸引了不少百姓的拥护,他们纷纷加入我党,扩大了我党的规模,为革命事业的成功尽了一份力。

但大批百姓加入我党,也使得我党队伍的纪律变得有些杂乱,整支队伍的战斗力不仅没有提高,还有所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规范新入伍战士的行为,我党制定了“三大纪律与八大事项”,以此来规范我党战士的行为,其中便有“借东西要还”、“对百姓要和气”等。

三大纪律八大事项出台后,我党的纪律好上了不少,革命事业进行的更加顺利,拥护我党的百姓也在逐渐增多,可慢慢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

那就是,粮食、物资不够了,我党的方针一直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生活要靠自己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当时驻扎在农村的红军,外有国民党的围剿,不能轻易外出购买物资,也没有多余的收入来源,对内,战士数量又在急剧增加,物资,一天比一天少,因此,如何获取物资便成了一个大问题,特别是驻扎在孝感的红军,更为困难。

二、打欠条

当时孝感有一个地主,名叫杨长银,杨长银家有不少良田 从小就吃穿不愁,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最为重要的是,杨长银虽然是地主,但为人善良,不是欺压百姓的恶霸地主。在百姓口里也有一个好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逢天灾人祸时,杨长银都会开仓放粮,施舍稀粥、馒头,帮助灾民渡过难关,正是因为杨长银的好名声,所以我党战士在当地进行土地革命时,并没有波及到杨长银。

我党一开始在孝感进行土地革命时,杨长银便主动找来过,表示要出钱支持我党的革命事业,但当时我党以纪律严明为由,拒绝了杨长银的帮助。

杨长银虽然遗憾,但也表示理解,并没有继续打扰,而是表示我党如果有需要他帮助的地方,一定不要客气。

但当时孝感红军领导人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只当是客气,可在1930年,我党最艰辛的时候,杨长银又一次找上了门,表示愿意资助我党的革命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党一直履行的方针,又怎么会轻易违背呢?因此我党又一次拒绝了杨长银的好意。

可此次的杨长银似乎铁了心一样,隔三差五就来表示自己要资助的愿望。时间一久,当地的红军领导人也深受感动,表示可以接受杨长银的资助,但必须要打好借条,以后如数归还。

见红军接受了自己的援助,杨长银喜不自禁,便同意了红军的方案,回到家后,杨长银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一共三百大洋,和大批的粮食物资,打算一起资助给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还没有出门,杨长银又退了回来,让儿子找了一些相熟的朋友,又借了100大洋,给当地红军一共送去了400大洋的巨款。

而当时接受这批物资的战士,名叫涂杏,在见到如此丰厚的资助后,涂杏,立即给杨长银写了一张欠条,并表示以后一定会如数兑换。

而杨长银见涂杏态度坚决,只有收下了这张欠条。

三、兑换

虽然杨长银收下了那张欠条,但他心里却没有兑换的想法,因为对他来说,支援红军物资是自己的一片心意,是自己对红军战士的敬意,而不是为了得到偿还和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对杨长银来说,欠条更是一份荣耀,不是金钱能衡量的,所以,杨长银一直把那张欠条收藏在家里,从来没有兑换的念头。

就算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兑换欠条,尽管杨长银的家庭情况,大不如以前,他也没有进行兑换的念头,而是将欠条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说道:“这是我们一家的荣耀,你要当成传家宝,一直传下去。”

而杨长银的儿子,也十分听话,就算日子过得再辛苦,也从来没有想过兑换欠条的事,而是把欠条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杨明荣,让他保管好。

如果不出意外,这张欠条永远不会出现在政府的手里,只会成为杨家的传家宝,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可随着年岁的增长,杨明荣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医药费用、吃穿费用,这两座大山压得杨明荣喘不过气来,让他心里动起了兑换欠条的念头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父亲和爷爷的嘱咐一直在杨明荣脑海里出现,让他难以下定决心,2015年,看着家里越发拮据的生活,杨明荣下定了决心,拿着欠条来到了孝感市政府,找到了工作人员,将欠条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并表示自己是想要兑换。

工作人员听到后,连忙上报了领导,而孝感政府领导知道后,也十分重视这件事,立马请了相关人员辨别真伪。

并安慰杨明荣说:“你不要担心,欠条只要是真的,我们政府一定会兑换的。”没过多久专家的坚定结果出来,证明了欠条是真的,并开始估算欠条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按当时四百大洋的购买力,以及物资的价值,一共给杨明荣兑换了4万人民币,从而改善了杨明荣拮据的家庭情况。

而拿到钱的杨明荣也十分激动,他没想到时隔几十年的欠条还能兑换,这让他无比感谢政府。

我们常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而孝感政府的做法也体现了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