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一度的北京旅行社、游客抢门票难题何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域 | 景区

首图 | 北京故宫博物院/旅界实拍

01

如果来北京旅游参观不了故宫、国家博物馆,你还会来吗?

还有一个月,暑期才要拉开帷幕,焦虑已经挂在很多北京旅行社负责人的脸上,除了心累,就是刺激,每逢旅游旺季,北京旅游人往往需要速效救心丸才能吃得消。

经历了去年的收客、退团、被投诉等惨痛经历,一些旅行社朋友抢在今年暑期收客前发出前排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旅行社发给客人的通知

2024,对于旅行社来说如何在北京抢到热门景区的门票依然是个“世纪难题”,对于向往北京的游客来说亦如此。

如果像美剧一样有上一集的前情提要,无论是今年寒假,还是去年暑假,北京故宫、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热门景区上演了太多尔虞我诈、斗智斗勇的“抢票大戏”。

比方说,作为后疫情时代的“限流元年”,去年暑期北京旅游 热度居高不下,但故宫门票又从疫情前的8万张限量到4万张,高涨的出游热情碰上“砍半发售”的门票,北京成了不少游客的“伤心地”。

今年寒假来京的一位朋友A君和我吐槽,很多免费的景点不是没有票,而是你通过正规的官方小程序根本抢不到。

A君用故宫门票举例,唯有花数倍价钱在某程、某猪、某团上购买“套餐”、“讲解团”才能约到,这个“吃相”也未免太难看了,不应该是预约制度的初衷。

寒假期间接待外地来京家人的B小姐也心有余悸,父母火车票提前15天订好,结果故宫、国博全部没有预约上,天安门城楼抢了一个,不到3分钟就没有了,还得现输身份证和名字,紧张到手都在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旅界实拍

后疫情时代北京门票的紧俏留给游客的心理阴影实在太大了。

游客难,一些旅行社商家更难,去年暑期“北京旅行社找黄牛买票”等新闻频频冲上热搜,背后是B端对景区资源的掌控愈发不可控。

不少组织赴京旅游的研学机构因为抢不到门票,客人进不了国博、故宫,直接就被拒之门外,甚至引起了不少舆情。

我一个老朋友京骑文化联合创始人窦俊杰回忆去年暑期“盛况”,称之所以北京去年九月底十月初紧急推出了十条核心区漫步线路就是为了缓解热门景区的压力。

有用吗?

作为北京知名的资深入境游地接,窦俊杰和我苦笑一声,“从用户体验来说,你甭管核心区漫步线路做的再好,再NB,那对于很多游客来说,到故宫就是个刚需对吧,所以很多人他其实是骂骂咧咧离开的北京......”

02

经历了一年的阵痛与调整,北京景区门票预约的情况怎么样了?

身边与故宫常年合作的旅行社C总感受比较明显,他认为自从故宫从“开放故宫”的宣传语改成“平安故宫”后,能感觉出故宫对于游客人流管控力度是明显增强的。

而从今年目前的预定情况来看,出行市场火爆程度不会超过去年,但还是“供小于求”的状态。

“一方面是符合北京减量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故宫对很多旅行社,尤其是研学机构的合作资质提出了新要求。”

过去一年,北京故宫、国博等热门景区先后对相关旅行社、研学机构的筛选、评估开始变得更为严格。

C总称,现在已经不是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能组织故宫研学的产品了,“故宫自己成立了一个紫金研学部门,来对接研学以及相关的一些活动,只有成为紫金研学服务商才能在故宫提供研学服务,而这种服务商目前不超过20家,可谓相当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旅界实拍

国家博物馆的玩法又有些不一样,虽然在小程序上可以免费预约,但到了旺季经常一票难求。

去年暑期,国家博物馆就针对什么机构可以允许在国博内讲解做出了一些说明与公示:

通知明确指出,未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单位,须提前5日提出申请,报备讲解内容、讲解人员、活动流程、安全责任等材料。

但对于旅行社从业者来说,看似很合理的“要求背后增加了一些实际运营成本。

C总披露,需要在国家博物馆开展讲解活动的企业现在需要与第三方公司签约,以操作费的名义收取团队客人每个人50元左右。

这样一个看似免费的国家博物馆,一个旅行社20人团队的单团成本却大约上升了1000元左右。

羊毛出在羊身上,也意味着,市面上很多OTA、旅行社产品里需要加钱才能购买的国家博物馆“套餐”、“讲解团”原本成本价就要高于实际票面价值。

C总表示这笔钱除了审核旅行社资质,也要对合作旅行社讲解内容进行审核,“好处是杜绝了以前国博里一些草台班子的胡讲乱讲,坏处是这几年一些好团队做出来的博物馆精讲模式就要再换赛道了......”

而游客在小程序上预约景点门票还是很难,C总认为高需求背后,一定会有钻营的人和赚偏门钱的空间,毕竟网上找到合规资质的旅行社难度又加大了。

03

博物馆、知名景点难预约到底是全球普遍问题还是中国特色?

今年上半年,我陆续参观了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等全球知名博物馆,感受最深的是虽然这些博物馆面向全球游客,火爆程度也是众所周知,但在门票预约这块反而没有国内的一些博物馆、景区累赘,参观体验也是相当不错。

举个栗子: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也赚“外快”,但是那是在公众参观时间以外,比如旅行社若想在普拉多博物馆正式开馆前1小时组织参观,一个人50欧元,12人起订,仅需一张环球影城优速通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旅界实拍

而旅行社组织者只要联系普拉多博物馆,都是明码标价的产品,完全不存在熬夜排队、摇人抢购等一系列疯狂操作。

再举个栗子:

同样免费的伦敦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V&A博物馆都建议提前预订门票,预约的门票也是分时进场的,但他们确实为没有门票的人保留了一些时间段,即使现场预约也来得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旅界实拍

这种并非冰冷一刀切的“人性化”入场方式给游客的体验感确实要好很多。

同时,英国的国营博物馆在赚钱营收上,虽然日常展览免费,但都常设有不同主题的收费特展,让愿意为之付费的游客心甘情愿地买单。

既平衡了收益,又满足了客人需求,为何北京的景区、博物馆无法效仿?

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或是核心问题。

以北京的国家博物馆为例,2023年,面对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新形势,国家博物馆全年开放314天,累计接待观众675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1万人次,同比增加314%。

而大英博物馆去年一年内接待参观的人数就是682万,考虑到两家博物馆面积接近,应该说面对的入场人流压力是相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英博物馆/旅界实拍

但这是建立在去年国家博物馆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的原则上,而大英博物馆相对来说“应收尽收”,由此可见,疫后的北京景区客流压力还是前所未有的大。

虽然预约难确实影响入京游客的体验,窦俊杰认为也应该看到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限流”的积极一面:

“老百姓的诉求就是想进入景区,但现在北京景区的管理思路或是让进入门槛难一些,真正进入后的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

事实上,一些实际到访故宫、国博的游客和我的反馈也是以往景区里乌烟瘴气,一个文物墓前一站十分钟,野导口若悬河,仿佛菜市场叫卖等现象绝迹了。

适当放宽游客入场人数抑或保证游客体验,这或是未来数年时间北京知名景区不得不做的一道选择题。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北京暑期景点抢票难 ?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END ————

欢迎来撩旅界主编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职务+姓名,不备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过申请!感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