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剧组要求患者家属小声哭,卫健委介入!医院变片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一起关于某剧组在医院ICU附近拍摄期间与患者家属发生冲突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据报道,该剧组在河南新郑市一家民营医院ICU(重症监护)区附近进行拍摄时,让一位正在哭泣的患者家属“哭小点声”,这一行为立即引发了热议。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郑州市卫健委介入调查,探讨剧组在医疗机构内拍摄的边界和伦理问题。

事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月29日,当事人余先生的母亲因脑出血被紧急送往新郑华信民生医院急诊,随后转入ICU接受治疗。

5月31日,正当余先生的姐姐在ICU等候区为母亲担忧而哭泣时,一旁正在进行拍摄的剧组工作人员走过来提出要求:“师傅们,这边小点声可以吗?”这一要求无疑触动了家属敏感的情感,加剧了现场的紧张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涉事剧组隶属于河南青木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主要聚焦于短剧创作。

事件发生后,虽然医院、剧组以及患者家属进行了沟通并达成了和解,但此事所引发的一系列讨论却远未平息。

特别是在公共医疗机构内进行商业拍摄的行为准则和道德界限成为了焦点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明确的是,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特殊公共场所,其首要任务是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服务需求。

任何在此场所内的活动都应遵循不干扰医院正常运营的原则。

根据郑州市卫健委的相关指引,若是医院内部的宣传拍摄,可自主协商,无需向外单位报备;若涉及外部剧组借用医院场地拍摄,则需先与医院进行充分沟通,并向当地卫健委、宣传部报备。

更关键的是,此类活动不应占用较大的公共资源或影响到医院及患者的正常秩序。

此次事件中,尽管剧组可能出于保证拍摄效果的需要而提出了对声音的控制要求,但其忽略了医院环境中患者及家属情感的特殊性和敏感性。

这种缺乏同理心的行为不仅未能获得公众的理解,反而激起了人们对医疗伦理和患者权益保护的重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事件也为影视剧组乃至整个影视制作行业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

艺术表达固然重要,但在追求创意与效果的同时,更应尊重他人的权益,特别是在如医院这样的特殊环境中。

如何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平衡艺术表达与社会责任感,是每个创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也应加强对类似活动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所有活动均能在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权益的前提下进行。

通过制定更加明确和严格的规章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真正保障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不受侵犯。

这起事件不仅是对剧组行为的质疑,更是对医疗环境中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如何平衡的一次深刻反思。

通过这次事件,社会公众期待能够促进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医疗环境治理,共同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尊重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