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夏天,在美国汉诺斯小镇宁静的达特茅斯学院,一场只有10个人的学术“闭门会”正在进行。当时的科技大牛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克劳德·香农等人聚在一起,共同讨论着机器模拟人类学习的一系列问题。

他们讨论了很久,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却为讨论内容起了一个名字:人工智能

这场会议,因此被看作是人工智能历史的开端,标志着AI这一领域的独立和发展。

2024年这个夏天,当我在无锡滨湖区汇创大厦的会议厅里参加“太湖对话·人工智能+”暨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成立仪式时,一下子联想起1956年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的那场学术沙龙。

翻看手里的蓝色议程单,上面赫然写着: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发表视频致辞;

美国国家工程院海外院士张宏江、美国国家发明学院特许院士Curtis Carlson以及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张亚勤发表主旨演讲;

大模型发展趋势、AI+产业应用、AI自动驾驶及机器人的应用圆桌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恍惚间,我的脑海里涌起一种穿透肉身记忆的兴奋与期待:

时至今日,人工智能研究走过七十多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系列研发成果在近两年集中爆发,不断刷新人们对AI的认知。

在太湖畔发生的这场关于“AI+”的高能级对话,是否将会像70年前一样碰撞出令人振奋的智慧火花?

01.

清华+滨湖,耀眼组合

一年前的6月,滨湖区与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签订智能产业创新合作协议、共建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自此,滨湖人工智能产业迎来中国顶尖高校助攻。

不过这个组合,不止是“产业强区+王牌高校”这么简单。

再聚焦一点来看,王牌高校背后还有一圈光环——清华大学是中国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先锋阵地”。

197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教研组,这是中国最早的人工智能教学与科研机构。当时教研组有三十多名教师参与,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来自自动控制领域,而非人工智能。 1982年至1984年,教研组老师走访了西南、东北等地的大量研究所和工厂,结合调研中的所见所闻,他们最终确定了以智能机器人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1985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1990年又建成全国首个以“智能”命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进入新时代以后,清华大学相继成立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并且在学习算法、优化算法、概率神经网络图案生成中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2005年,清华大学还发起、组织了国际粒计算会议,每年一次,延续至今,在国际上影响很大。

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积淀之深:

近十年,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位列亚洲第一。

而这次大会的主角之一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是这所百年名校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又一次主动出击。

AIR成立于2020年,拥有国内最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担任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亚勤何许人?给不熟悉这个领域的朋友科普一下:

他在1997年成为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历史上获授会士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曾在微软公司工作16年,历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中国董事长等职位;

在2014年9月到2019年10月之间担任百度公司总裁。

2019年底,张亚勤正式受聘于清华大学,牵头组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

可以说,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以及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与产业应用领域,张亚勤院士都有着堪称辉煌的履历。

在滨湖成立的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就是由张亚勤领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绕“AI+”这个关键词,创新中心将目光瞄准了智慧交通(Al+Transportation)、智慧物联(AI+IoT)、智慧医疗(Al+ Life Science)三个重点研发方向。

经过一年的发展,目前AIR无锡创新中心有AI、机器人、自动驾驶、先进制造等6个技术领域创新团队。

创新项目方面,10个前沿探索类项目和5个应用转化项目都已展开。与此同时,5000平方米的载体建设已建成投用,包含办公区域、实验室、功能区域、展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栋5000平米的载体,和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考站有异曲同工之处,它是AIR在人工智能领域里扎下的“科考站”,滨湖发力人工智能赛道的决心是站前飘扬的旗帜。

从这里出发,科研团队将尽情探索“AI+”的更多未知潜力。

02.

开创无人驾驶的“ChatGPT时刻”

当天大会的主题“人工智能+”,也是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关键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人工智能+”?

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一个加号的差别,是人工智能从技术本身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革新。

其实“AI+”概念和当年“互联网+”一样,回归了“AI”作为工具的本质,但也更加强调能动性和创造性。

它代表了一种新的范式——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行业或领域有机结合。

这种整合不仅是将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特定领域,更是通过结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数据,实现互补性和协同效应,推动技术和行业的进步,培育新质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新动能。

得益于创新中心的前瞻性布局,关于“AI+”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

就在这次大会上,我听到了一个让业内人士振奋的消息:

清华AIR联合百度Apollo发布了全球首款开源开放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AIR Apollo FM

它填补了自动驾驶领域在开源端到端实车部署方案上的行业空白,能帮助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快速搭建一套完整的端到端实车系统。

另外还有一个优势,即高度通用性,不仅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也适用于机器人等智能领域。

对于智能驾驶而言,感知能力不足是限制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AIR Apollo FM有的放矢地提升了智驾系统感知万物的能力,提高了自动驾驶的能力上限。

在发布会最后,张亚勤院士提出的一个概念,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他说,接下来,AIR ApolloFM将持续迭代,未来希望能开创中国无人驾驶的“ChatGPT时刻”。

有没有可能?

当然有。

事实上,敢为人先的滨湖早已将开拓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主动布局。现在,“AI+”已经在滨湖的工业制造、生物医药、文娱影视、农业等各个行业领域落地生长,催生出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AI+合成生物:滨湖企业无锡途深智合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几家研究院共同发布国内首个自然语言文本蛋白质大模型TourSynbio™,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开辟了新天地;

AI+医疗:脉得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超声辅助诊断设备已覆盖甲状腺、乳腺等多种器官,与全国省市级重点医院达成了数十项临床项目合作;

AI+制造:长广溪智能制造(无锡)有限公司以柔性智能运动控制技术,重新定义了新一代车规级协作机器人。

AI+农业:依托南京林业大学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专业优势成立的滨湖智慧农业研究中心,正不断推进农业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资源共享,推动滨湖农业生产智慧管理。

AI+文化: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电影级5G智慧虚拟拍摄棚及国内最大的“电影级巨幕拍摄屏”,形成“AIGC+影视拍摄制作”模式,让电影特效制作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AI+”的成功尝试在滨湖遍地开花,开创无人驾驶的“ChatGPT时刻”又有何不可能?

03.

探索“无人区”,永远在路上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认为:“大模型将带来新平台、新生态、新操作系统、新摩尔定律,也必将带来新的产业机遇。”

眼下,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产业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很可能决定着未来30年中国城市竞争的新格局,因此各地都在发力狂奔。谁能先行一步,抢占先机,就有可能实现层级跃升。

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无锡滨湖叩问未来的动能与后劲何在?

对此,滨湖放眼世界,从顶层设计入手,详细编制了《滨湖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并提出了一个很高的目标:

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

产业方面,滨湖以山水城、蠡园开发区为重点区域,构建多层次人工智能企业集群,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芯片、机器视觉、算力平台、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推动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深度融合发展。

2024年年初,滨湖还发布了十大特色园区,其中锡芯谷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园、蠡湖未来城AI产业园将聚焦人工智能研发、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元宇宙等产业发展方向,为未来产业留足“生长空间”。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性任务,不难发现,滨湖有高屋建瓴的长远规划,也有着只争朝夕的执行力。

尤其在创新平台建设上,除了清华无锡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还有一批与国内“顶流”高校院所合作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滨湖密集落地。

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率先在滨湖区布局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

香港城市大学无锡先进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旨在促进相关科创企业与城大技术深度融合;

而更早之前,市校共建的“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就设在滨湖的蠡园经济开发区。12年来,清华无锡研究院累计孵化引进了120多家高科技企业,从这栋大楼走出来的企业,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大展拳脚。有的在细分赛道“遥遥领先”,比如卓胜微,已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射频开关的头部品牌;有的已经研发生产出造福全人类的诊疗仪器,比如清耳话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滨湖区境内国家级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总数已经达到了19个。

2024年一季度,滨湖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收8.02亿元,同比增长18.77%,集聚效应初显。

我记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曾说过:

人工智能是探索“无人区”,人工智能的魅力就在于它永远在路上。

我想,这未尝不是滨湖的魅力。永远在路上,一路播种、一路浇灌、一路收获。

本社法律顾问:海辉律师事务所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浙江非网红小县城,正在闷声发大财(关键词:闷声发大财)

  • 无锡要做怎样的“未来派”(关键词:未来派)

  • 江苏老百姓,为什么忘不了娄书记(关键词:娄书记)

  • 苏州向北,常熟向南(关键词:常熟)

  • 正在受难的药明生物,转机来了(关键词:药明生物)

  • 从一个50亿项目落地说起,无锡经开区的黄金招商牌从不单出(关键词:金牌招商)

  • 低调的羽绒服界“蜜雪冰城”,一年卖出330亿(关键词:蜜雪冰城)
  • 黄河路上的阿毛炖品,才是活生生的至真园(关键词:至真园)
  • 南京溧水,一个隐藏的草莓市场霸主(关键词:南京溧水)

  • 常州旷野春风,填平理想的落寞(关键词:常州理想)

  • 借一场赛事挖掘“黑马”企业,无锡是怎么做的?(关键词:黑马企业)

  • 常州一个特殊家族,低调成为“盐城首富” (关键词:盐城首富)

  • 南通叠石桥深度调研:怎样成为全球家纺跨境电商“供应链之王”(关键词:叠石桥)

  • 进击的相城,和它的一个新定语(关键词:相城新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