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算年轻的时候,我想着要娶一位哈萨克族或者蒙古族的姑娘。

原因是那时读《白马啸西风》与《倚天屠龙记》,哈萨克族的文化与蒙古族姑娘赵敏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可惜,梦想终究是梦想,至今连哈萨克族与蒙古族姑娘的影子都没摸到过。

在中国想深入哈萨克族的文化,自然最好是去新疆,新疆我倒是去过,只沉迷徘徊于独库公路,远没深入于哈萨克族的营地。

只在天山顶上遇上一位卖烤肉的女子,特意询问,说是哈萨克族,但看不到任何我想象中的风貌,只以生硬的普通话与黢黑的面孔表示着她与我的不同。忽略这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做小本买卖的人。

处于商业中的人,大抵是相同的,表现不出独有的风情。

只有一点让人能领略到他们的独特之处。

山上的网络极差,他们也被社会规矩裹挟,使用网络支付,但我怎么都付不出去钱。

她很豁达,说没事,你先走,在有网络的地方再付。

眼神中没有任何犹豫与怀疑,不见丝毫担心。

信任、信誉,在少数民族中向来表现得要比我们突出。

因为那是他们生活圈子里的交往根基。

这与身处钢铁水泥的横断山脉中的普罗大众的生活逻辑不同。在拥挤的水泥城堡里,这样的信任很难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拥挤的城市里人的选择众多,滑头往往被看作聪明,不交心不讲信誉往往可以让自己得利。以复杂的算计之心处世,反而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古老的游牧民族的传统,生活的单调性与环境的严酷性,决定了很多民族的生活道德将信任、信誉突出高标,若无信可讲,在那环境里简直寸步难行。

要全然领略他们的文化魅力,必然要深入其中。

最近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就是一部相当深入原始哈萨克民族生活的片子。

而且,这部片子,伤了很多人的心。

白马啸西风》里的主角叫李文秀,是个江南姑娘。但她从小在哈萨克人的牧地长大,心意与处事,已经很像是哈萨克人了。

巧了,《我的阿勒泰》的主角也叫李文秀,也算是半个江南人,她与母亲还讨论武侠小说。我想,这名字大概来自《白马啸西风》。

这只是我的兴趣联想,无实际意义。

《我的阿勒泰》里的李文秀,是迷途的羔羊,她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悸动、憧憬、迷茫。

都市巨大的热闹中的孤独,是最大的孤独。无数声音和灯红酒绿的裹挟往往给人以巨大压力,继而使她在孤独中自卑,在悸动中烦躁,在向往中迷茫。

这位李文秀,最终带着不甘、失落、无助回去找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伊琍饰演妈妈张凤侠,是个飒爽的,她把刻骨的痛与思念埋藏起来,生活在哈萨克人原始的淳朴之中。

粗狂的风,漫扬的沙,孤寂的树,连绵的草,高远的天,足以放逐她的痛,安放她对已逝丈夫的思念。

这片中最出彩的人,不是李文秀,反而是张凤侠。

即便是感情,李文秀的感情戏也没张凤侠的感情戏出彩。

李文秀的感情,是从遥远现代深入草原戈壁之后的纯朴悸动,是遥远的回归。单纯,单纯得像所有爱情的最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事者不厌其烦的沉溺于细枝末叶的言行,乐于其中,无法自拔,旁观者只能初觉无聊,继而回念自身,嘴角裂开嘻嘻而笑。

一种普罗大众式的腻。

而张凤侠的感情是深沉的伪装,把沉重的痛与思念,交付于哈萨克人的天空,在巨大的安静围拥之下,随沙流走,与草同生,慢慢风化。

她汉人的习俗,在此处完全荡然无存,豁达地入乡随俗。她享受过“城市文明”,见识过“时代发展”,却绝不高高在上,从不自作聪明。

现代所谓的“文明人”,往往对于异于钢铁水泥包裹的文化有所鄙夷,认为那是落后,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落后。

往往高高在上地指责别人的落后。

往往自作聪明地要教育别人生活。

张凤侠能在哈萨克人中如鱼得水的生活,有极好的信誉,有社牛般的人缘。足以说明这一点。

她尊重人与人的不同,她享受文化与文化的交织。只活出自己,只享受草原给她的自由和哈萨克人给她的心灵馈赠。

一个在现代都市中繁华过的人,渐渐回归淳朴。

那简直人生的升华。

如此的人,对于感情的深沉,是绝大多数人所不能感受的。而她所经历的痛,所坚持的思念,所体会的惬意,所享受的快乐,却也是常人无法触及的。

我喜欢这种感觉。

但我无法经历这种生活。

所以,我伤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阿勒泰》其实是让人伤心的,伤了所有人的心。

这部剧的镜头完全可以洗涤我们的眼睛往日所受的蒙蔽。

蓝天、白云,流水、绿草,远山、近沙,羊咩与马蹄同响,鸟鸣与牧人共歌。

巨大的人文冲击,直击每个观众的心。

让他们悸动,让他们向往,让他们坐立不安,让他们欲罢不能。

而他们无能为力。

所以,他们伤心。

就像我也伤心一样。

水泥红尘中的人,基本一样。每晚躺床上遥想一切,发大誓愿,做宏大梦,第二天早晨依旧按部就班地去挤地铁上班。

所以,那遥远的哈萨克牧地,甚至牧地上的羊粪,都让人伤心。

因为,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甚至远观都算不上,只能在屏幕外唏嘘赞叹,说不着边际的向往。

但伤心的我们,并不知道,牧场里的人,也有他们的伤心。

时代发展的冲击,让文化渐渐趋同。游牧、打猎,贴上了时代的标签,不再那么自由自在,马蹄声再也踏不出他们心上的调子。

他们也伤心。

这世界,年轻人总批评你老年人落后,年长者总是抱怨年轻人不成话。

他们相互交织,相互干涉。坚以自己的对改变对方的错,一而再,再而三的碰撞,从不妥协,继而形成陌路。

年轻人说,我有我的未来,我的生活,社会变了,我要如此。

年轻人没想过,对方的一切都失去了。像老牧民的草地、羊群、游猎突然之间不复存在。

这等于是他所有的爱好,一生的生活经历,皆成虚妄。

就像他没在这个世上存在过一样。

年长者想让自己的传统继续传统,于是给年轻人加以传统的束缚,让他们对未来,对世界失去所有的想象。像牧民的儿子一生束缚在草原上,牛羊为伴,蓝天做被,茵草做床,再无其他的梦。

然而,谁也理解不了谁。

他们彼此都很伤心。

看来,《我的阿勒泰》伤了剧里剧外所有人的心。

但我们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