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回家!

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嫦娥六号上升器自4日上午从月球背面起飞进入环月轨道后,先后进行了4次轨道调整。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前方约50公里、上方约10公里位置时,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通过近程自主控制逐步靠近上升器,完成轨道交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这个过程我们看起来简单,但是想要实现的难度可不小,而这次交会也是继嫦娥五号之后,我国航天器第二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地月巴士”

眼看嫦娥六号顺利交会对接,接下来的返程之路,就交给我们的“地月巴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相距38万公里的地月距离,没有“长途车”可怎么行!

作为贯穿任务全过程的核心产品之一,我们嫦娥六号轨道器可是承担着重要使命。在收到月壤包裹后,它就将作为“地月巴士”护送月壤样品回家。

虽说是“地月巴士”,但是嫦娥六号轨道器可不是普通的巴士,它可是具有超高的本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护送月壤回家,它不仅是“千里眼”,还是“星际摄影师”。在嫦娥六号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各次分离、交会对接及月球样品转移等关键瞬间,它都将全程监控并拍摄,由于功能强大,即使在太阳光照射下拍摄也不怕。

除此以外,为保障嫦娥六号在月背“挖宝”的11个阶段里,每个阶段都“元气满满”,这供电也是个问题。

对此,我们的嫦娥六号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都各自安装了太阳电池翼。可以根据太阳角度变化,轨道器、着陆器的太阳翼均具有角度调整功能,从地球到月球、再从月球到地球,每个阶段电源都会随阶段应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针对多种因素导致太阳翼遮挡的情况,我们也制定了不同应对措施,这样就能确保嫦娥六号始终能量满满。

航天员食用能量餐也是一样,在维持长达6小时的能量供给的基础上,各种营养缺失也会同时补充,全方位的摄入才能保障身体机能正常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嫦娥六号已经完成样品转移阶段,等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这几个阶段完成后,我们的嫦娥六号就会于6月底返回地球。

NASA发来贺电

随着嫦娥六号任务顺利进行,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时,同日,“德国之声”节目中,美国天体生物学家、NASA前雇员基思·考因说道:“正如我在CNN节目上所说的,中国会首先到达那里。等我们降落到他们旁边并摇下舷窗时会问道——‘你们说我们该把月球登陆器停在哪里呢?’”考因吐槽道:当美国建成月球基地时,人们确实会欢呼,但到那时,中国可能已经建成50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以外,更令人意外的是,NASA局长纳尔逊也发来了贺电,祝贺嫦娥六号月球计划取得成功。

并且表示:美中之间在包括火星探测等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双方有许多消除冲突、进行合作的机会,对同中国增加太空对话与合作持欢迎态度。

对此,大家都觉得有点反常,有网友表示:之前我国嫦娥六号发射时其还泼脏水,说出“月背永黑”的言论,现在看着我国嫦娥六号任务顺利进行,怎么又一反常态发来贺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NASA的祝贺以及表示,外交部6日回应:中方对同美国开展航天交流合作始终持开放态度,但当前中美航天合作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根源在于美方“沃尔夫条款”等国内法,阻碍了两国航天机构正常的交流对话。如果美方真心希望推动中美航天领域的交流合作,就应当采取务实措施,清除这些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暂且不说合作的事情,看着我国嫦娥六号任务顺利进行,以及世界各国对我国航天的高度关注,就能说明我国航天已经强大起来。

而随着我国航天的不断发展,相信我们也会永远向前,不是月球,以后我们还会探索更远的深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