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莫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莫迪

本期话题,莫迪当选,盯上中国制造业;巴基斯坦总理率代表团访华,另一边,拜登对内塔尼亚胡用上“最严厉措辞”。

6月5日凌晨,印度选举委员会发布第18届总理选举结果,莫迪所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获得超半数席位,这意味着,莫迪将继续他的第三任总理任期。

在选举结果公布后,莫迪前往印度人民党总部发表了讲话,他说:“在我们的第三个任期中,这个国家将见证一个全新的大决策时代,这是我,莫迪的保证。”这句话彰显出了莫迪的雄心壮志,那么在他的新任期里,会做出什么重大决策,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

按照印度官员此前透露出的说法,莫迪已经计划在他的新任期内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修改劳动法,提高制造业上游产品的关税等,这位官员说,莫迪想让印度与中国的制造业一较高下。从目前莫迪以及印度媒体公布的信息来看,印度的改革措施就是直接瞄准了中国,准备要和中国的制造业“一决高低”。

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中心”是莫迪一直以来的梦想,此前他就多次向印度民众许下承诺,要让印度成为西方企业对中国实现“供应链脱钩”过程中的替代选择。莫迪的想法就是让印度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图为印度制造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印度制造业

实际上,莫迪还是高估了印度的实力,在2020年时,莫迪就雄心壮志宣称要利用当时的国际局势,接盘中国制造业,然而如今4年过去,印度的营商环境还是一团糟,许多外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是血本无归,甚至还被称为“投资者的墓地”。

不过,由于印度庞大的人口,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还是有很多国家纷纷前往印度投资。美国在推动和中国产业链脱钩的背景下,主动扶持了印度,也是因为美国的支持,让莫迪有了信心,近几年印度的经济也在发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GDP超过了英国。如今莫迪对标中国,试图进一步提升经济规模,也算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图为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

印度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而作为印度死对头的巴基斯坦却把中国作为了重要的合作伙伴。6月4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此行巴总理一共带了79家来自巴基斯坦各企业的代表,涉及领域涵盖了工农业、能源、和信息技术等,这支规模庞大的经济代表团,将与中国相关企业交流磋商合作的机会。

这次巴总理谢里夫的访华,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说起来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一对冤家确实很有意思,什么地方都要比个高下,莫迪刚刚宣布要和中国制造“一较高下”,巴总理就率团访华,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明显有种针对印度的意思。一个采取与中国竞争的方式,另一个就采取与中国合作。当然,中国欢迎合作,也不排斥竞争,但如果印度要是耍小动作,像美国那样搞恶性竞争,中国也会做出相对应的反制措施。

图为巴以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巴以冲突

说完印度和巴基斯坦,我们再来看看中东的新动向。最近的中东局势可谓是愈发动荡不安,胡塞武装在红海地区接连发力,先是两次袭击美军航母,然后又发射名为“巴勒斯坦”的新型导弹袭击以色列本土。在黎以边境,以军和真主党于6月3日又爆发激烈交火,同时在当天凌晨,以军再次空袭叙利亚,炸死了一名伊朗军事顾问。

这一切不安因素的根源,就在于以军对加沙的持续进攻,随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拜登也开始积极推动加沙停火,并且做出了实际行动,不像之前那样只是口头上的表达。为了让以色列停火,拜登提出了新的方案,分三阶段实现加沙的永久停火。

图为拜登接受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拜登接受采访

但在内塔尼亚胡的最新表态中,说拜登的停火方案是“片面”的,并拒绝结束军事行动,这一下就让拜登无比愤怒。在6月4日拜登接受采访时,他说内塔尼亚胡拖延加沙的军事行动就是为了在政治上自保。拜登还承认他与内塔尼亚胡在加沙战后管理的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

这是拜登对内塔尼亚胡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措辞。拜登在访谈中还表示,他和以总理的关系持续紧张,特别是在建立巴勒斯坦国的必要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拜登认为,巴勒斯坦问题需要有一个两国解决方案,然而内塔尼亚胡一直不同意该方案,这是他们之间存在的最大分歧。

可以看出,拜登其实是有意推动“两国方案”,实际上这也符合美国利益,如果在巴勒斯坦地区只有以色列一个国家,中东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地区大国。况且以色列还是一个十分不听话的国家,在没有另一个国家相互制衡的情况下,以色列就会成为美国最大的威胁。

图为内塔尼亚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内塔尼亚胡

美国现在支持以色列,是因为这符合其利益,但这种支持只会建立在对美国有利的基础上,因此,如果以色列继续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当局势发展到不可控制,影响到美国的切身利益时,被抛弃就是迟早的事。当前以色列想方设法的扩大冲突规模,想把美国也拉下水,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支持,哪有持之以恒一说,当美国放弃以色列之时,后者的结局可能就不会太好。

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以色列不应以有着美国的支持就无所畏惧,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在“两国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协商,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