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千重,迎风起伏。眼下,又是一年麦收时。在位于兖州区漕河镇的管口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沃野之间,金黄色的麦田接连成片,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微风吹过,温暖洒遍这片希望的田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净的道路、整齐的村舍、旖旎的景色、村民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初到管口新村,这里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兖州区西北的管口新村,是一个以小麦、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村。“没人、没钱、没资源”是当初该村面临的发展难题。正如管口新村党委书记王法义所说:“当时我们村除了土地,什么都没有。如何盘活土地资源是当务之急,也是摆脱穷、差、乱的关键。”

乡村要振兴,要拔掉管口新村的“穷”根,党组织引领是根本。只有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才能走出“向组织力要生产力、要乡村振兴支撑力”的新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村创新做活土地文章,先后成立了春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吸引村民以土地入股。通过盘活土地、资本,吸引社会人才,创造性地破解了“没人、没钱、没资源”三大要素难题,走出了一条“一引四联双受益”的发展模式。

通过几年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突破8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500万元以上。

管大爷是村里的老人,多少年来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漫步在广袤的农田里,他满足、高兴、幸福,又感慨起过往。“过去几十年,村里开过砖窑、办过养鸡场、搞过甜叶菊种植,但一年又一年、一茬又一茬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一座座蔬菜大棚,连片开发的特色种植,就是管口新村实现村强民富的底气。

距离村口不远,就是示范片区“富民产业”之一的有机蔬果种植基地。基地为扶贫开发项目,建有冬暖式大棚9个,主要种植草莓、西红柿、黄瓜、甜瓜、西瓜等瓜果蔬菜,惠及周边8个村76户。

“我家里原来种着10多亩地,前几年完全包给村里了,每年每亩有1200元的收入。”管口新村村民郭大姐说,土地承包出去以后,解放了家里的劳动力,丈夫就去了工厂打工,每年收入10多万元,自己在村集体种植的大棚里干活,每天也有80元左右的收入。“以前种地,忙一年净收入也就1万多元,跟现在真的没法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管口新村的“麦香田园”农业综合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这里综合了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良种加工储存和生产托管服务等项目,更好地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带动群众发家致富。“村里构建起从研发、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增加收益。”王法义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管口新村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