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屠玲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东北“软件教父”、年近七旬的刘积仁,选择走出大本营辽宁,在华中武汉设立第三处研发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5日,武汉东软软件园正式开园,东软集团(600718.SH)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说,为了发展,选择了武汉。

然而,南下武汉的东软集团也正处困境之中。

今年一季度,东软集团营业收入超过1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亏损866.64万元。2019年至2023年的5个年度,扣非净利润有4个年度亏损。

作为技术密集型的软件公司,东软集团研发投入止步不前,远不及用友网络(600588.SH)、金蝶国际(00268.HK)。

落子武汉,刘积仁及东软集团能走出困境吗?

业绩疲软扭亏靠补助

东软集团的经营业绩依旧疲软。

2023年度,东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5.44亿元,同比增长11.3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121.56%。

刘积仁在2023年度致股东的信中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约4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积仁的说法没有错,但这是与2022年相比,2022年度,公司的净利润为-3.43亿元,为有史以来的首次亏损。

实际上,2023年,东软集团的经营业绩并不怎么样。虽然营业收入首次超过了百亿,但扣非净利润仍然亏损1.47亿元,与2022年亏损5.30亿元相比,只是亏损减少罢了。

细看转正的净利润,靠的是政府补助等。2023年,东软集团领取政府补助1.67亿元,加上税收优惠等合计2.73亿元。

近几年,东软集团的经营压力较大。2019年、2020年,东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3.66亿元、76.22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1.50亿元,连续亏损。2021年,营业收入为87.35亿元,略高于2019年,净利润为11.73亿元,同比增长近8倍,创了历史记录。但是,非经常性损益达11.38亿元,其中,政府补助等2.74亿元,投资净收益10.10亿元,主要是子公司东软睿驰引进投资者,东软集团丧失了对其控制权,对剩余股权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投资收益。这是会计核算方法调整形成的,并非真金白银。当年,东软集团扣非净利润只有3508.37万元。

综上所述,在2019年至2023年的5个年度,扣非净利润,有4个年度亏损,1个年度微利。

再向前追溯,2009年,东软集团的扣非净利润为5.22亿元,2015年至2017年,每年扣非净利润都在2.2亿元左右。2018年,扣非净利润仅为1117.65万元,同比下降95.27%。

2009年,东软集团营业收入41.66亿元 ,至2023年,营业收入历史性突破百亿,期间虽然多有波动,却保持增长趋势。

由此来看,在营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东软集团的盈利能力却没有相应增长,反而出现明显下降。

今年一季度,东软集团的营业收入继续增长,扣非净利润仍然亏损。

“软件第一股”研发投入掉队

刘积仁及东软集团曾经风光无限。

1989年,34岁的刘积仁在东北大学任教时,获得日企阿尔派30万美元投资,成立公司做软件外包,为阿尔派开发汽车软件系统。

1996年,东软集团前身东大阿派A股上市,为A股“软件第一股”。1997年,东软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了国内第一个软件园。当年研发的国内第一台临床应用CT机在软件园下线,打破了垄断。刘积仁,被业内称为“软件教父”。

以外包起家的东软集团,创造过很多“第一”。

2002年,参与开发全国统一使用的社保系统,2006年,东软集团在该领域获得市占率第一名。

在医疗硬件方面,东软集团CT机保有量位居国产品牌首位,成为全球仅次于GE、西门子的医疗设备供应商。

在汽车软件领域,东软集团布局汽车基础软件平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EV动力系统等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产品覆盖50多家国内外主流汽车厂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220多款车型。

目前,东软集团已形成了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4大业务板块。

作为一家软件企业,刘积仁很早就提出“超越技术”,要造一个能达到共赢的“生态系统”。但是,东软集团的软件系统问题频出,被质疑核心技术不牢固。

从东软集团的研发情况来看,2023年,东软集团研发投入10.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10%。而早在2018年,研发投入达到10.49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4.63%。2019年至2022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0.04亿元、9.60亿元、9.77亿元、9.69亿元,在营业收入增长情况下,研发投入占比反而降低。

2018年至2023年,同行业的用友网络研发投入从14.86亿元增长至32.15亿元,翻了一倍多,2023年研发投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达32.82%。同在2023年,中国软件研发投入17.11亿元,占营业收入25.45%。港股上市的金蝶国际,研发投入14.4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4.90%。

落子武汉能突围?

走出大本营辽宁,刘积仁选择在武汉建立第三个研发基地。东软集团能借此突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积仁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表示,武汉东软软件园是东软集团的第三个研发基地,设计规模能容纳8000人左右,基地的首要定位是围绕汽车行业发展。

东软集团的另外两个研发基地在辽宁的大连和沈阳。

“选择武汉,是为了发展。”刘积仁说,落子武汉,有几点战略上的共识,即汽车产业、医疗产业融合,IT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垂直领域的专项行动和计划,对东软集团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武汉有84所高校、120万在校大学生,是人才高地,有人才的地方就有希望。

2023年年报披露,东软集团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国际软件服务等众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医保信息系统领域、人社IT解决方案行业、医疗IT应用市场等领域保持市场份额第一,大健康板块保持连续的30%左右的高速增长;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出海业务新签定点金额约为上年同期3倍。

近年来,武汉加速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聚焦“软件定义汽车”关键节点,提速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建设,推动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系统等重点领域多点突破。

东软集团与武汉的产业一拍即合,确实给了东软集团突围的机会,刘积仁及东软集团能否抓住机会实现快速发展?

二级市场上,5月初以来,东软集团的股价持续震荡下跌,落子武汉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想象力。截至6月3日,收盘价7.96元/股,市值约为96亿元,较其巅峰时455亿元已缩水八成。

分析人士认为,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传统行业边界逐渐被打破。在这一趋势下,作为一家软件企业,东软集团更要加快创新速度,加大研发投入,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技术以及高端人才吸储等多方面进行长线布局,顺应市场趋势,构筑新的技术壁垒和产业护城河,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