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历经2000多年的传承,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

那么端午节习俗又有哪些呢?下面这些习俗里或多或少藏着古人的对于平安的追求和养生的智慧。

划龙舟

屈原含恨投江

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

由此赛龙舟也成为

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粽子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

一说是为了防止

鱼虾噬咬屈原遗体

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

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

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

食用粽子

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香囊

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

为了清香、驱虫、避瘟

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

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

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

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通九窍、防瘟病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

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

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

制作也日趋精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挂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

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

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

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可驱蚊蝇,净化空气

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

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

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

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

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