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祛魅”一词源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原指“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中,逐渐排除精神体作用的一个漫长过程”。

在经由社交媒体传播后,“祛魅”由学术的高阁走进日常生活,一度成为网络热词,在年轻群体之间引发广泛共鸣以及后续争议。

当下网络互动的语境中,我们常说的“祛魅”主要是指一种“打破滤镜、重新审视事物,对以往向往和迷恋之物产生更冷静的看法”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长与祛魅

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的大城市,名校背景、事业有成的精英,浪漫诗意、遥不可及的远方......成长的旅途中,我们一次次地戳破那些梦幻光鲜的泡泡,走进才看到背后的“一地鸡毛”。

而一波“祛魅热潮”滚滚而去后,又有人“反祛魅”,呼吁“要对‘祛魅’一词祛魅”,让大家不要丢失对世界的好奇心,去经历、去看、去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我们而言,实习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对职场的祛魅:走进它,揭开面纱,看到光环下的真实点滴。

我们抛开“祛魅”一词相关的争议,将范围限定在职场,聊一聊作为一个实习生,我们对“职场”、对“祛魅”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感受,去祛魅

我们周遭的世界或许就是一场巨大的真人秀,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

在这永恒的舞台上,我们能看到的往往是别人精心打造的“人设”, 但当那华丽的包装被摘下,无论是无懈可击的职场精英,抑或是游刃有余的“社牛”,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瑕疵。

1.无需神话他人

名校毕业,大厂经历......

这样的Title常常给予我们很大的心理压力,在目光投向这些光环的拥有者时,都不自主地心生敬畏。

“他是xx毕业的/在xx工作过”“他一定比我强”。

其实无需产生上述想法,再耀眼的人也有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工作中一样也可能出现失误。他们其实也跟你我一样,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总结提升的普通人

而当我们出现在同一间办公楼时,就应该告诉自己:你看,我可以做得和他一样好

2.无需妄自菲薄

要知道,再熟练的的职场“老油条”也是从新人过来的,而所谓的能力不过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相似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成果。

作为新人当然要抱持着谦虚,学习的态度,但是也不必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职场中做事摸鱼,不靠谱的人其实也有很多,而作为新人,或许你能做到的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要多更多

3.找准定位

实习生的定位,在大部分时候其实就是帮助自己的mentor完成一些琐碎的工作,按时完成mentor交代的工作。

当然,为了寻求自身的快速发展,以期早日实现职业探索,我们往往不止于此。

我们一方面向上求索,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定位的局限性,有所期待的同时不要因落差过大而丧失信心。

4.管理预期

实习期本身就是学习,探索的一个过程,所以要尽量多方面的去看待职场环境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相对客观的认知以帮助构建祛魅的这个过程。

与此同时,也尽量不要过度理想化职场生活,毕竟绝大多数人做事是基于TA们自己的客观利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祛魅了,然后呢

“祛魅”之后,我们就看轻一切,陷入虚无了吗?

显然不是。我们祛的是对“光环”的迷恋,看到在那之下的实质。

在实习中,我们得以加深对职场生活的认识,更能冷静地认识到真正有价值之物:通用的能力、珍贵的品质、过硬的作品等等。

在不盲目之后,我们可以更多地向内求索,将有限的生命投身入真正热爱的事业,而不再被虚幻的外在标准裹挟着前进、迷失其中。

更能体察到那些真实的情感、细微的动容、美好的瞬间,拥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尺度 。

祛魅让我们变得不卑不亢,成为一个“看清生活之后仍然热爱生活”的勇士;一路经历,一路自省,在反复认识中逐渐走向自洽。

我们在祛魅的过程中,再次发现自我,探寻世界的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