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在省外读书,远离火锅的原乡,每隔段时间心痒嘴痒就会邀约长沙、郴州、连云港的好友冲进四川火锅店进行“精神重建”。那时候的火锅还没有集体沸腾到海外,看着食客们按照各自喜好调制蘸碟,难免为大家感到遗憾:一口火锅汤料已经精简过了,连着蘸料都吃得混沌。

吃火锅,四川人喜欢加入香油、蒜蓉、香菜、葱花。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盛产于东南沿海的调味品——蚝油才进入四川以及重庆火锅蘸料的席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的香油原料——芝麻,形态各异

如今,大家依据口味的不同,加入的小料或有增减,但是,不变的依然是——香油打底。

说起香油,它是芝麻油的统称,主要由芝麻为原料,通过不同工艺制作成的食用油。比如,川味火锅里头,用的就是芝麻调和油,纯芝麻油的味道浓郁,相比起来,芝麻调和油更清新爽口适合做火锅蘸料底油。

然而,吃了三十几年的火锅,我还没有见过芝麻。没有!看过各大博物馆后,无意中得知成都竟然有一座芝麻油博物馆之时,有种“此房为我造,此树为我栽”的亲切感。于是,在2024「博物的事」YOU成都专题策划「成都连博物馆都很神」第三期,我们走进了中国芝麻油博物馆。

芝麻变成芝麻油,

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压榨”?

不敢想。

中国芝麻油博物馆,是由建华香油修建的一座以芝麻为主题的博物馆。没错,建华就是你我经常吃的那个建华,拉开厨房的调料抽屉,可能一家一瓶他家的香油。

这座芝麻油博物馆在新繁的汇香路边,汇香路两隔壁拐过去就是飘香路,两条路之间驻扎着泡菜厂、肉松饼厂、米厂、火锅料厂、调料厂等。去博物馆的路上,混杂的香味扑鼻,一阵一阵袭来辨不清黑与白,等隐约闻到芝麻油的味道,就知道到目的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到了,仔细闻,空气里是芝麻油跟火锅的香气叠加,逗得人想吃火锅。

中国芝麻油博物馆,其实,坐落在建华食品的厂区面朝大路,靠近成万高速路,彭州人@牙尖儿 每次回家经过此处时,总被一栋中国红建筑吸引,上面写着“中国芝麻油博物馆”。这八个字跟旁边建华气派的办公大楼上硕大“建华香油”四字形成互文关系。

因为我们临近中午时间段到博物馆,建华香油的工作人员都在午休,来接应的老师单独带我们参观,我们有种承包整个博物馆的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是跟芝麻油相关的博物馆,芝麻有关的元素随处可见,建筑外立面有N个磨盘组成的浮雕。两只巨大的石磨放置门口,曾经它们都是磨坊里的农具,现在变成了艺术装置。

中国芝麻油博物馆面积不算太大,共有两层楼,将芝麻的一生做了生动的演绎。

吃过无数顿火锅的我,终于对芝麻有了一点点认知,知道芝麻油,除了叫香油,还叫麻油。这里的“麻油”,区别于麻椒油。

晋人张华的《博物志》里有这样的记载:

“煎麻油,水气尽无烟,不复沸则还冷。”以及芝麻油制作豆豉的方法:“以苦酒浸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讫,复暴三过乃止。”

这是芝麻油在古籍里最早的记载,至今,已经有160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芝麻,不是中国地域的产物,据考证,它的物种起源于印度,人类种植芝麻已经有长达3000年的历史。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西汉时期的首都西安出发,经过甘肃省境内河西走廊,到达中亚地区,也就是现在“斯坦”国扎堆的地域,向本国引进了葡萄、核桃、石榴、苜蓿、胡麻等作物。

在大宛国,也就是大概在今费尔干纳盆地附近,张骞得到了芝麻种子。芝麻,就是这样通过“丝绸之路”跟着“大部队”进入我国。

中国人春播种,夏长赢,秋收获,冬归仓。原产于热带的芝麻是喜温作物,喜欢日照,对温度、湿度有一定要求,但是,特别怕沤渍。我国的大部分区域,还是比较满足芝麻的种植条件,只是说产多产少的问题。

像芝麻油博物馆就把芝麻的各个成长阶段做了清晰的展示。芝麻的幼苗期、成长期、收获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芝麻幼苗的各生长阶段;下图:芝麻花、芝麻根

一般,芝麻收成约在9月上旬,夏芝麻在9月中下旬。一株芝麻植株上的蒴(shuò)果成熟很不一致,没有成熟的蒴果需要在植株进行后熟。

虽然说后熟,但是又不能等到全株成熟,不然的话,早成熟的蒴果就开裂了,芝麻颗颗都掉完了。所以,等到先成熟的基部枯黄、脱落了,上部蒴果转变成黄色的时候,就是最佳收割时期。

光是听上去,就觉得农人不是谁都能做能当,务农真是考手艺、经验的活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芝麻的“成长故事”,另外,博物馆定做了专门的模型把古代民间对芝麻到芝麻油的制作过程进行了概括性呈现:播种、收割、晾晒、筛滤、炒制、碾磨,再到压榨……

想跟大家单独介绍我们经常听说的“小磨香油”。小磨香油,就是石磨碾压成细麻酱,再提纯的芝麻油。在碾磨过程,石磨碾磨比较低温、低压,过程头温度基本在60℃左右,香油中的芳香味物质不会被破坏。所以,长辈嘴里说的以及广告宣传的“小磨香油”最香醇,这点不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起来,机器碾磨的温度高达200℃,芝麻里的芳香与营养物质特别容易流失。

不过,不管是人力石磨,还是后来以水为动能的水磨,以及机器碾磨,都将被送入最后的压榨环节。通常,压榨芝麻油的方式,有:水代法、机械压榨法、酶法、超/亚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等。反正我是听不懂的。

虽然这些专业术语,真的,让人一听一个懵。但是,通过讲解老师的讲解、展品的呈现,我还是对水代法有了初步了解。

那,啥是水代法?

这也是小磨香油常采用的榨油方法,就是把磨成细麻酱坯的芝麻,按比例和开水一起放入锅中,通过搅拌、沉淀,经油、水分离的原理把芝麻油、芝麻渣分开。水下沉,油上升,油就从油坯里给逼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逛过菜市场的朋友可能有印象,菜市场经常有现榨现卖的芝麻油作坊,店里头往往摆着一口巨大的炒锅,上方吊着一坨大圆锤不停捶打芝麻油面(那是麻酱坯)。

这就属于水代法的其中一个环节——震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芝麻入菜好好吃。

但,世界各地芝麻又长啥样,

晓得哇?

了解了芝麻以及芝麻油的历史、压榨方法后,你会看见仿古的小街。这是芝麻油博物馆通过实景搭建还原的一条川西小街。

街头的中药铺、小吃铺、火锅店、酒楼被统统搬进博物馆,芝麻做成的四川小吃,比如糖油果子、三大炮摆放在筲箕里,通过这样巧妙方式融合在其中,好像我们与古代人们的生活有了片刻的相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还能看见一面摆放着农耕器具的墙面,耙子、碾子、曲辕犁、镰刀等,以及一辆二八自行车,上面还挂着牌照:新—139761。

据说,里面好些器具是建华香油老板曾经用过的,那辆二八自行车以前驮过装芝麻的麻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芝麻油博物馆的二楼一角,陈列了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装酒、装油的青铜容器,能窥见各个朝代的人们通过怎样的方式储存像芝麻油这样的流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唐代,食用油就是植物油,其中,芝麻油占据了主导地位。不过,它是上等食用油,普通家庭一般吃不起。

明清时期,芝麻有了更广泛的栽培,南至湖广,西至新疆、西藏都开始种植芝麻。芝麻也成了一种调味品普遍存在于副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另一边,跟着导视漫步,能看见展墙上关于芝麻在全世界以及中国的分布产地介绍。

目前,全世界范围来看的话,芝麻产地基本集中在:非洲、东亚、南美、北美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

在我国,西南高原、华中南、华南是主要的产地,根据当年的各外部环境条件,能达到一年两熟或三熟,也就是能收割两至三次。

江汉、黄淮、长江中下游也都能一年两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有意思的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馆里还打造了一个木质船体的空间,里面展陈了世界各地的芝麻。各地的芝麻因为地理、气温、水量的差异,芝麻的生长情况也不同。

印度的芝麻,形体色彩偏黑;

多哥的芝麻,整体为嫩白色,夹杂着少量黑色芝麻颗粒;

坦桑尼亚的芝麻,浓黑色,形态也很饱满;

尼日尔的芝麻,相较于坦桑尼亚来说,黑色更暗淡些。

这些芝麻的形状、成色,一定程度反映着所处地域的地理条件,也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来说,中国芝麻油博物馆,算不上神秘、庞博,包括展览主题——芝麻是这样平凡。

可能正是因为芝麻太过普通、平凡,又离我们太近,作为吃了几十年火锅的四川人我也很少注意、了解芝麻从何而来,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其实,一颗芝麻凝聚着古人的生存智慧,也见证着我国跟海内外历史、文化的沟通、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眼前,小小的芝麻是我们餐桌上不起眼却又了不起的必须品,它点亮了过去平淡的日子,现在又成了四川人厨房里不可或缺的调味料。

芝麻,好像在我们的餐桌上没有缺席过。煮火锅、拌菜、煮面,不滴两滴香油,好像碗里的东西就是不那么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芝麻油那么“神奇”?你想知道吗?中国芝麻油博物馆,就是更好了解芝麻的一条途径。

目前,中国芝麻油博物馆是免费对外开放的状态,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不过,参观之前必须通过官方电话提前预约,不然,直接搞突袭大概率是会被拒哦。

中国芝麻油博物馆

联系方式

拨打 8391 2044-898

登陆建华香油官方网站

提前预约即可。

● ● ●

编辑丨欢歌

未标注图源丨欢歌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