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双轨操作!

面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拖延战术,中国大陆既有通过持续强化“灰色地带”行动主导台海局势的能力,也有用压倒性军事力量实现“武统”台湾的现实准备。双轨并行。

这是澳大利亚前总理、现驻美国大使陆克文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的一篇演讲文章对当前中国大陆将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最新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几次围岛军演的成功举行以及绕台战机巡航、越过海峡中线等震慑行动的常态化,一些海外分析师认为,不爆发直接冲突的非战争性质“灰色地带”军事行动,将成为中国大陆对台采取的主要手段,而非完全等着诉诸一劳永逸的“武统”。

当前,中国大陆对台各种“灰色地带”活动似乎越来越密集。随着民进党当局继续拒绝“九二共识”坚持顽固政策,这种情况可能会增加。

陆克文同时表示,灰色地带行动并不意味着放弃“武统”,两种方法可以“并行不悖”。

接受灰色地带的趋势并不意味着中国暂停了建设以压倒性军事力量收回台湾所必需军事能力的努力。这些努力仍在继续。

中国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并不矛盾。中国大陆统一台湾的战略一直有一个基本的军事组成部分。事实上,如果这两种做法的累积效果是降低台湾地区的挑衅和军事能力,以及其政治、社会和经济韧性,那么这两种方式是完全兼容的。

陆克文作出这一判断的出发点是,中国大陆不会接受台湾一直维持所谓“不独不统”的状态拖延下去,而必将用行动迫使台湾回到基于“一国两制”的谈判轨道上来,从而主导整个台湾统一进程。

中国大陆很可能正在得出这样的结论:台湾自认为是事实上的“自治”,外部势力也默认这种状态,那么长远来看这种状态将变得更加根深蒂固——而且不可逆转。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对中国大陆不利。因此我们开始看到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策略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大陆越来越多地利用多维度的“灰色地带”战略,这一战略旨在对台湾地区和国际舆论施加新形式的压力,以迫使台湾当局坐到谈判桌前。

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绝不会坐视台湾地区的拖延战术而不管,不会任由“台独”分裂势力继续在这条道上走下去。

那么灰色地带行动,就是大陆阻止台湾继续用拖延战术进行挑衅的有效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大陆海军、空军、海岸警卫队和其他力量越过所谓的“海峡中线”“毗连区”,以及旨在阻碍台湾贸易、投资和其他国民收入的惩罚性经济措施,可以显示并证明台湾当局的脆弱性以及非法性。

事实上,在东海、南海应对外部势力挑衅时,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非战争”斗争经验,达成了预期效果,捍卫了我们的主权。

而为了有力惩戒“台独”,早日实现两岸统一,我们在这方面的准备必将更加充分,手段也更加有力。

应该说,陆克文作为一名可以称得上“中国通”的西方政治家,对中国大陆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理解和把握总体还是比较深入的。

尤其是他能看到中国大陆在采取双轨操作背后的真正政治考量是什么。

他深刻地理解并把握了,中国大陆绝不可能让“台湾问题”无限期拖下去,绝不可能让“台独”分裂势力继续以自以为是的方式挑衅大陆的底线和红线,更绝不会在面对挑衅时束手无策。

这种对中国政治把握和理解能力,是西方许多政客和分析人士所不具备的。

陆克文把中国大陆的这种政治底线向西方舆论界进行阐释,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方的底线逻辑、战略决心和战略目标。

陆克文提到的双轨运作方式,“武统”就是用于防止“台独”分裂势力发动可能的“分裂”行动的利剑,但这还远远不够,这只是终极惩戒方式。所谓的“灰色地带”军事行动,则可以应对“台独”分子和外部干涉势力的一系列挑衅和切香肠行为。

这两种方式也在清楚地告诉“台独”势力,无论采取什么策略和方式,大陆都有的是办法去维护主权和核心利益,惩戒一切挑衅行为。

陆克文甚至提到,民进党当局回到“九二共识”,是打破当前台海危险僵局的最简单办法。

事实上,打破当前“九二共识”的僵局有利于我们所有人的利益,这样,经过近十年的沉默后,可以重新开始有效对话。沉默加剧紧张,对话缓解紧张。正如温斯顿·丘吉尔的名言提醒我们的那样,吵架总比打仗好。

陆克文的这一建议事实上也清楚说明了当前两岸关系紧张的症结所在,它就是因为民进党当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从而破坏了两岸进行对话交流的政治基础。

陆克文的这番分析也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不管有没有时间表,这个统一的进程,它是在实实在在推进的,它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大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