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的高层主动找上中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乌克兰危机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德俄两国几乎是“前后脚”与中方举行高级别的对话,特别是德国在总理朔尔茨访华不久之后再次与中方通话。这表明德俄这两个处于危机之中的大国,都需要获得中国的支持与理解,并且想在重要战略问题上与中国达成共识。

据德国总统府官方消息,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近日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电话会谈。施泰因迈尔表示,结束乌克兰战斗符合中国和欧洲的共同利益。他特别提及,德国政府对中国反对任何一方动用核武器的立场表示感谢。施泰因迈尔还说,德国和中国都是G20的成员,而最近的G20峰会发出的信号,强调了在国际法框架下解决乌克兰危机,最小化战争带来的人道主义和经济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泰因迈尔)
中方则强调,应在不受制于第三方的情况下,发展中欧关系,这包括了中德关系。德方同意与中国继续就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详尽而富有建设性的交流。中方表态继续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希望欧方坚持中欧互为战略伙伴的基本定位,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希望德方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拜登政府一度表态,希望德国首先与美国协调,而不是自己在与中国的关系问题上采取主动行动。立场亲美的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博克也曾一再暗示,反对总理朔尔茨的中国之行。

在德中高层通话后不久,俄罗斯执政党主席梅德韦杰夫就抵达北京,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面对面会晤。事后俄罗斯主流媒体的评价是,在俄罗斯遭到西方孤立不断加深之际,梅德韦杰夫的访华展现出中俄两国合力制衡美国霸权主义的决心。中国在经济合作上依然积极与俄罗斯发展双边贸易活动,并签署多项历史性的经济开发战略协议。俄《观点报》强调,梅德韦杰夫的到访非常关键,他是普京的长期盟友,曾任俄罗斯总统、总理,目前则是普京政府的安全会议副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德韦杰夫)
从官方通报来看,在会谈中,中方表示愿与俄方共同努力,推动新时代的中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并认为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梅德韦杰夫则赞扬了“两国执政党之间的合作”,以及“在各个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

目前来看,中国加大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启动大量战略性开发合作项目,特别是与俄罗斯一道在远东地区开启大量基建、能源、制造、数码等领域的项目,对深陷制裁危机的俄罗斯是起到了正面作用的。中方依然坚持在俄乌冲突中保持客观中立,但与俄方的经济和军事合作也在推进。一个例证是,俄罗斯与中国在东海举行的“海上联合-2022”演习,提升了两军协调合作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俄海军正在举行“海上联合-2022”演习)
不难看出,德俄两国在最新会谈中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德国方面近期的处境很微妙,朔尔茨政府没有理会拜登政府的警告,坚持与中国接近,也非常值得关注。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德国为乌克兰危机付出了巨大的外交、政治,特别是经济方面的代价。德国不止一位政府部长,斥责美国石油公司厚颜无耻地利用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以3至4倍于美国国内价格的价格向德国出售天然气,“收割”德国的财富。德国工商界也遭到拜登政府巨额补贴美国企业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打击,不少企业可能被迫把业务转移到美国。

德国不少人还认为,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就是美国人干的。但德国官方却只能保持沉默。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称,没有证据显示是俄罗斯炸毁了北溪管道。

综合这些因素,中俄德似乎想要走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三角,共同努力解决乌克兰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地区和世界的长远发展找到出路。一些西方媒体披露,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最新一轮的外交活动中,试图探听清楚德国、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到底谈了些什么,但结果让他失望了。实际上,布林肯与中国外交部长通话后,就知道美方的意图不可能实现了。中方明确地、公开地斥责美国“不能一边要对话,一边搞遏制;一边谈合作,一边捅刀子。”这意味着美国所谓想在需要的领域合作,在不需要中国的领域竞争,是不可能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林肯)
更关键的是,中俄德三国虽然不可能成为西方眼中的盟友,但在乌克兰问题上形成接近的立场,进而在某些领域组成新三角组合,还是有可能的。这一新三角如果成为现实,将给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带来重大的改变。

中德如果发挥中国的经济与外交实力,加上德国在欧盟的影响力,双方能在经济上对冲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规则”,遏制美国单方面“收割”的行为。中俄则是美国一直最为担心的、最想拆散的组合,两国有高度互补的特点,俄罗斯对华稳定供应能源,很可能阻止美国在海上掐断中国能源生命线的图谋。

如果中德俄真的在相关领域达成共识,那么美国挑起俄乌冲突、进而站在欧洲保护者的位置上控制和掏空欧盟的战略,恐怕会面临报废了。所以,这样一个新三角,确实让美国政府感到焦虑,甚至比面对中国、俄罗斯和伊朗三国的“结盟”还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