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俄罗斯总统普京主动打电话给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相互问候几句客套话之后就直奔主题。普京连着几次强调了俄哈之间的战略伙伴和盟友关系达到了新高度。这在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而陷入困境的背景下,显得并不寻常。以往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这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相处模式,如今出现了微妙的新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总统普京)

据俄罗斯媒体透露,普京在新年首次通话中,还与托卡耶夫讨论了一些关键领域的具体合作事宜,其中的重点是加强在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两位领导人在沟通后都同意,将继续在政府和有关部门之间,对具体的合作细节进行协调。俄方的通报则有意突出了“双方对所有讨论的问题都达成了一致”。

事实上,俄乌冲突发展到现在,俄罗斯能源出口已经遭受了严重损失。去年,俄天然气对独联体以外国家的出口大跌45.5%,出口总量为1009亿立方米。而在2021年,出口总量为1851亿立方米。这主要是因为,俄气曾经的主要出口市场欧洲各国,由于俄乌冲突而实施对俄制裁,导致俄罗斯对欧供气量大幅下降。就连俄天然气公司都坦然承认,2022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为了稳住能源出口,该公司一直在增加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气公司坦言,去年的天然气出口“极为艰难”)

天然气出口的这张成绩单,也反映出俄罗斯引以为支柱的能源产业经受了同样的暴跌。所以,不管从外交、国际政治还是经济的角度看,现在都是俄罗斯有求于哈萨克斯坦更多一些。因此,普京才会对同为独联体国家的哈萨克斯坦领导人放低了姿态,希望能够扩大两国的能源合作,帮助俄罗斯缓解经济和战略压力。

随着欧洲向俄罗斯关上能源进口大门,并对俄实施了多轮制裁,普京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向东转战略上。在这个战略中,中国毋庸置疑是排在前列的,而中亚最大国家哈萨克斯坦的位置也很靠前。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哈萨克斯坦国内对能源需求大幅度增加。而且哈萨克斯坦还与中国山水相连,中亚天然气管道就是通过哈国边境连接到中国的。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加强俄哈能源合作,首先能将天然气卖给哈萨克斯坦,还可以通过中亚管道输送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

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近年来推行“多元、多向”平衡外交,与美国、欧洲、日本等西方阵营国家的关系,远比俄罗斯与它们的关系要好。而且哈萨克斯坦还成为向欧洲输送能源的新起点。去年10月底,哈萨克斯坦举办了中亚与欧盟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托卡耶夫当面告诉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发展与欧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哈方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之一。哈欧双方还在能源等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对于一心想要重新将天然气卖给欧洲大客户的俄罗斯来说,这也是极具诱惑的,因为制裁和北溪管道被炸等因素影响,俄气无法恢复对欧供气,只能选择这种“曲线出口”的方式,将天然气转卖到欧洲市场。

所以从这些角度看,普京政府现在并不能抓住哈萨克斯坦反对俄方特别军事行动这一点不放,对哈国内不时出现的反俄声音也不好过多计较,反而要改变自己以前的老大哥做派,以平等的姿态与哈国交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托卡耶夫与普京)

那么在这种大背景下,俄哈关系就出现了新变化,两国不再是以前的“大哥和小弟”的关系,而是向平等的伙伴和盟友的关系转变。这对中国来说,反而可能是一个机会,中方需要有所准备。因为俄罗斯放下身段后,不再把中亚地区视为自己能够指手画脚的后院,也不好再干涉中亚国家与谁发展关系,与谁合作等内政问题,那么中国就可以更方便地推进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关系,更大力度地在中亚地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和深度合作。

其实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俄罗斯现在也有些乐见其成,因为俄罗斯自己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无法在中亚抵挡美国和西方的渗透,那么中国加入进来的话,可以更加有力地防止西方介入中亚,导致当地生乱生战。因为中亚紧邻中国西北,是“一带一路”倡议向西推进的必经之路,也是中欧班列的关键转运中心。比如中哈合资建设的中哈物流基地,已经实现了班列“重车去、满载回”的模式,为其他中亚国家提供了合作的样板,不仅促进了中亚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客观上也帮助这些国家稳定了国内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青岛开往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中亚班列)

这对中俄来说是合则两利的好事,因为中亚毕竟是中俄共同的大后方,在地缘上是两国都脱离不开的。如果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地区事务,甚至搞乱了地区局势,那么进行双边和多边合作发展的和平条件,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