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我国食用粽子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千百年来,这种用糯米蒸制而成的四角状食物,在我国盛行不衰,而且传播甚远。

自有文字记载开始,就可以考究到,粽子最是用于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虽然民间广泛流传着的说法是,食用粽子是为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但经过学者们的大量考证,这种说法已被证明是不可靠的后起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无论哪种说法,都反映出了我国食粽习俗的起源是历史非常悠久和多样的。

也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因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也会有不同的口味和形状。

例如,南方有腊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的咸味粽子,而北方则有小枣或豆沙的甜味粽子。

这些丰富多样的粽子品种,正是我国深厚饮食文化和人民智慧的体现。

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将迎来,那么俗语所讲到的“粽子五不吃,吃了人难安”中的“五不吃”指的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未煮熟的粽子不吃

未煮熟的粽子中可能含有细菌和病毒,食用后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另外,未煮熟的粽子中的糯米馅料可能没有充分煮熟,口感较硬,不易消化。

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食用未煮熟的粽子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胃痛等问题。

还有就是未煮熟的粽子口感不佳,糯米没有煮熟,可能会有生米味或者黏糊糊的感觉,影响食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煮粽子时,要确保水深足够覆盖粽子,并保持中小火慢煮1-2小时,煮至粽子完全熟透,糯米变得软糯即可。

这样既可以确保粽子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也能保证我们的健康安全。

二、不吃过期的粽子

端午节期间,我们经常会在超市里见到真空包装的粽子出售,这里一定要注意看粽子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因为过期的粽子可能会产生细菌、霉菌等有害物质,人体食用后会导致食物中毒或感染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粽子中的糯米、肉类等食材在过期后容易变质,口感会变得不好,失去原有的香味和口感。

而且过期的粽子中的营养成分会逐渐流失,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因此不论是在外购买还是自己包的粽子,都要注意保质期,可以把不吃的粽子放到冰箱冷藏冷冻,等到吃的时候再拿出来食用。

三、不吃带有过敏源的粽子

有些人群对于某些食材会产生过敏反应,如花生、蛋黄、海鲜等。

当身体误将这些蛋白质视为有害物质时,它会释放化学物质,导致过敏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粽子中包含这些过敏源,吃了可能会导致皮肤红肿、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在食用粽子时,要注意避免这些过敏源,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为了避免食用粽子引发过敏反应,在购买和食用粽子之前,务必仔细查看其成分标签,确保其中不含您已知的对其过敏的食材。

如果您不确定某个粽子是否含有您过敏的食材,可以询问餐厅或生产商。

关键的是,如果您知道自己对某些食材过敏,建议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您不确定自己是否对某种食材过敏,最好先小心尝试少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最后了解自己的过敏情况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四、不吃冷粽子

粽子直接冻冰箱容易脱水,口感会迅速变差,再吃时粽子就会又干又硬。

再者冷冻过的粽子拿出来后不能室温解冻后直接食用,因为这样会有硬心,需再次蒸一下,依据粽子的大小,蒸大约10-15分钟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冷粽子对胃部刺激较大,一些老年人和小朋友的肠胃较为敏感。

如果食用了冷粽子很可能会出现胃痛或者腹泻的症状。

建议将粽子冷藏之前套上保鲜膜或者装进保鲜盒,再次拿出的时候将粽子蒸透再食用,切记不要从冰箱拿出来后直接食用。

五、不过量使用粽子

因粽子主要由糯米制成,本身的热量就较高,为了让粽子更加美味,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加入大量的糖、脂肪等调料,这无形中增加了粽子的热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粽子假设有200克,他的热量至少就有300千卡,如果是很甜的粽子或油很大的粽子,热量会更高。

这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可能存在危害,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会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患十二指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过量食用,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尽管粽子的主要成分糯米在营养学上是好消化的,但其高糖和高脂肪成分可能导致一些人消化不良或感到撑胀。

冷粽子对胃部的刺激性很大,容易导致胃痛、腹泻等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胃肠道敏感的人群,更要避免吃冷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那么粽子怎样食用最健康呢?

1、适量食用

粽子主要由糯米、豆子、肉类、枣等食材制成,这些食材都含有较高的热量。

过量食用粽子容易导致摄入过多的热量,从而增加体重和患上一些与肥胖相关的疾病的风险。

为了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建议成年人一餐吃一个粽子就足够了。

此外,还可以搭配其他低热量、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以保持饮食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适量运动也是保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手段。

2、搭配蔬菜

粽子中的糯米和豆沙等食材热量较高,尤其是肉粽子较为油腻,这时就可以搭配一些蔬菜来平衡营养,同时也能增加口感和食欲。

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蔬菜搭配,如生菜、黄瓜等。

3、不要空腹食用

因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当您空腹吃粽子时,由于胃中没有其他食物来帮助消化,糯米可能会在胃中停留较长时间。

这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容易引发胃酸过多,对胃部造成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建议您在吃过一些其他食物后再食用粽子。

这样可以为胃提供一些其他食物来帮助消化,从而减少糯米在胃中的停留时间和胃酸的产生。

此外如果您已经有胃酸过多或其他胃部问题的症状,最好避免空腹吃粽子,或者在吃之前先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总之虽然偶尔吃粽子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为了保护您的胃部健康,建议您在吃过其他食物后再食用粽子。

4、注意保存

粽子最好现煮现吃,这样可以保证口感和食品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需要保存,确实应该将粽子放在冰箱冷藏,这样可以减缓细菌滋生的速度,延长保质期。

在食用前,可以将冷藏的粽子重新加热,使其恢复到适宜的温度和口感。

同时注意不要将粽子放置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以免加速细菌滋生。

5、特殊人群慎食

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或无糖的粽子,并注意控制总糖摄入量。

高血压患者应选择低盐或无盐的粽子,而肥胖等特殊人群应选择低脂或无脂的粽子,控制总热量摄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以帮助控制体重。

特殊人群在食用粽子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口味和食材,以免加重病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

结语

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

它不但有着祈求丰收和祝愿美好生活的意愿,还象征着家庭团圆与和谐。

五月初五也是临近高考的日期,粽子的“粽”字与高中的“中”字谐音,因此也寓意着高考学子们都可以高中的美好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粽子——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它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情感。

每一个粽子从选料到制作再到食用的过程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责任,这一传统值得我们珍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