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王帅国

广汽集团与长安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背后或有着贸促会“撮合”的意味,而并非全然是广汽集团长安汽车主动接洽的结果。

一家是中央企业,一家是地方国企,长安汽车与广汽集团宣布联手,成为又一起央企与国企合作的案例。6月6日,广汽集团与长安汽车在重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示将在共性平台与技术、产业链生态、国际业务和产业基金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秉承做强做大自主品牌汽车的战略导向和历史使命,广汽与长安充分发挥各自的产业资源优势,携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既是提升两个汽车集团综合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畅通央企和地方国企强强联合、推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未来,广汽与长安将努力为汽车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 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都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典型代表,一直以来保持非常友好的互动关系。 本次战略合作,双方真正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及战略协同,携手应对激烈的产业竞争,打造新质生产力,共同解决行业痛点问题,为用户提供更为极致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今年3月初,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回答媒体采访时披露,将对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三大央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单独考核,主要考核这些汽车公司的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的发展。 对此,汽车业内解读认为,国资委的表态将强化央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而从曾庆洪朱华荣的上述表态中,也能够看到双方希望共同做大自主品牌汽车的意图。

从广汽集团和长安汽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表述来看,两家企业将“共性平台与技术”放在本次合作的首要位置,但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因此,外界有预测认为,两者真正能够合作的范围可能较小,尤其是在当前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 我预测双方后面应该会在共同投资产业链生态与海外供应链协同方面有所作为,比如双方共同投资现在有瓶颈的技术领域,如芯片、基础软件、操作系统、超算平台和云端应用; 海外供应链也是相互需要补短板的方面,双方可能会共享供应链厂商资源,协同出海。 ”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下称“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出现在广汽集团与长安汽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现场。 据经济观察网了解,此次双方签约的地点在重庆,同一日,由贸促会主办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召开,曾庆洪与朱华荣作为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了演讲。 在此次论坛上,对于行业内卷的话题,曾庆洪表达了坚决反对的观点,而朱华荣则表达了拥抱竞争的观点,两者观点呈现反差效果。

由此,广汽集团与长安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背后或有着贸促会“撮合”的意味,而并非全然是广汽集团和长安汽车主动接洽的结果。

实际上,国内汽车集团之间的合作案例不少,但大都“雷声大雨点小”。 2023年5月,吉利控股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宣布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 此次合作被视为中国民营汽车龙头与央企汽车龙头之间的战略结盟。 如今已经过去一年,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果,外界尚不知晓。

在吉利控股与长安汽车合作之前,国内车企相互之间合作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2012年,广汽集团与奇瑞控股签署战略联盟协议,双方宣布在整车开发、动力总成、零部件领域等方面共同规划、合作开发、交流共享。 但该合作未实质性开展。

2017年,一汽集团、东风公司、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但时至今日,三家车企最显著的合作成果是共同推出了网约车平台“T3出行”。

2019年,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开发核心业务、产业链资源、海外市场等领域展开合作。 但至今外界也没有看到二者明确的合作成果。

基于上述历史背景,广汽集团与长安汽车的此次战略合作究竟能够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仍需要时间检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