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卷的大背景下,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们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有一些人选择了离开大城市。
各行各业面临着降本增效,导致还留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压力越来越大。
于是乎,很多人卷不动了,都动了回老家的念头,虽然工资没有大城市高,但是生活压力也相对小很多,综合来看性价比不一定比大城市差。
但是越长大,才越发现,在外久了,想要回家,并不容易。
6月8日正在热映的电影《走走停停》里就有这样一场戏。
胡歌饰演的吴迪本来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小镇青年,但是他却突然失业,想要再找一份工作,招聘的人却直接告知他不招35岁以上的人。
当他的行李出现在老家,并向自己的家人表明自己这一次回家不是小住,而是要回家发展时,一家人的反应并不是兴高采烈,而是出现了空气突然安静的尴尬。
爸爸露出一副我就知道你小子在大城市混不下去的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妈妈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两边的反应,生怕发生父子大战,妹妹则一脸我只是吃瓜群众的模样。
不仅仅是家里人对他回家表示不理解,碰到熟人更是尴尬。
但吴迪,是个不内耗的年轻人。
回家之后免不了被问: “你最近放假啊,怎么有空回家?”这问题真让人没法回答。
但不内耗的吴迪怎么说:我在GAP!
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在GAP,吴迪面对别人的质疑从来都不会怀疑自己,既不怀疑自己的决定,也不否认自己的处境。
虽然他不是一个典型的“成年人”,但他却有非常成熟的,真实的一面,这让很多观众在观影的时候都感受到了电影的真实,人物的可信。
卷不动的小镇青年吴迪,是大城市返乡潮中的一员,在世俗的定义里也许“失败”,但在人生的长河里,他还是努力的,在有限的条件里做着最合适自己的选择。
吴迪这个人物身上有很多当代年轻人的影子。
为什么有这样的吴迪?我想和他的家庭分不开,更明确的说,是和他的母亲分不开。吴迪的妈妈是“金句妈妈”。
在她教育下的吴迪,很难成为“怨天尤人”的角色,妈妈在这个家里用最温柔的力量推着全家向前。
吴迪大城市返乡,她客观指出吴迪的问题所在之后,又提供经济支持和劳动支持,情绪价值也给满,是温柔的妈妈给吴迪勇气!
妈妈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告诉吴迪:没有谁的生活是完美的。
是呀,如果有享受成功的能力,也应当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没有谁的生活是完美的,允许一切发生吧!
吴迪,是个相信自己选择的成年人。
虽然爸爸因为恨铁不成钢,总是冷嘲热讽,还说是屎到哪都是屎这样的丧气话,但是吴迪却坚信自己是金子,而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妈妈说他缺的是实力,但是他觉得自己缺的是运气。
朋友告诉他,男人过了40要是还没混出来,那么这辈子就混不出来了。
但是他不信邪,还是坚持要再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
可能有人会觉得吴迪这都是在说大话,外强中干,但是如果把别人贬低自己的话都放在心里,都听进去,不断怀疑自我,我们还能做成什么事情呢?
吴迪心里暗示自己能行,会成功。自己已经选择了回家,那么就在这个选择里,过最好的人生。
年轻人很矛盾:一边相信努力就会成功的叙事,一边看着自己的体检报告,真是卷不动了。人生的容错率比我们想象的要高,今天感觉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好了再选择奔跑。我相信即便是常把“躺平”挂在嘴边的人,加班开会的时候也不会缺席。
最重要的,吴迪知道在有限的选择里,做好自己
回家后,他也把小日子过得有模有样,因为还没找到工作,不想坐吃山空,所以他会跟着一群老头老太太去领免费的鸡蛋,该省省,该花花,啥事别往心里搁。
如果真的选择了从大城市回老家,就得像吴迪一样学会自洽,坦然接受自己处境的改变,生活始终是自己的。与其担心别人怎么说,不如自己快快乐乐的活。
正如电影里所说,这些人不是失败者,他们只是处于一个停滞期,暂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该去抓住什么,所以他们才渴望改变。
对于这样一群年轻人,电影也再三地强调: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家其实都可以,哪一种选择都没有对错,重要的是要寻找自我,搞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是这么理解电影的名称《走走停停》的:人生如果只盯着目标一路在跑,会错过很多景色,走走停停的人生,或许走得慢一些,但是停下来是为了接下来走的更稳,走一走是寻找可以停下来驻足的风景。
如果你也遇到了困难期,就去看看《走走停停》吧,看看那些和你面临着一样处境的人,知晓别人也会迷茫,你就不会害怕,知晓迷茫过后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你就会重拾希望。
端午假期,和同事,朋友,家人一起去看《走走停停》,放松神经绝佳电影,别错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