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做的几件事,让人觉得印度真的飘了,但背后实质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崛起,这对印度的内政和外交产生了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9月,在20国集团新德里峰会召开前夕,印度各大城市的主要报纸和户外广告牌都换上新广告,画面上印着莫迪巨大的头像,并宣称印度是“Vishwaguru”, 即“世界的老师”。

莫迪上台以来,在外交方面提出“印度的天命”概念,将印度视为“世界导师”。

这种宣传更多是给国内支持者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莫迪的个人威望,莫迪在任十年,极力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俨然让自己成为了印度教的宗教领袖,大搞个人崇拜和自我造神运动。

在2024年5月的印度大选最后时刻,印度总理莫迪在竞选活动中直接向支持者表示:“我深信上帝派遣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使命,一旦这个使命完成,我的工作也就结束了。”他进一步强调:“这就是我全心全意奉献给上帝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竞选第三次连任时,莫迪不再隐藏他的内心,大胆说出了他的内心独白:“我是上帝的使者”,这种类似于君权神授的话似乎只有在封建时代才有,现在社会谁要说这话,估计会被送进精神病院,但在印度不会,莫迪这样说,只会加深其支持者对其的个人崇拜。

印度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大部分民众都信奉各种各样的宗教,自从2014年执政以来,在莫迪的推动下,印度教民族主义迅速崛起,大力打压伊斯兰等其他宗教。

印度教民族主义崛起的核心目标是让印度成为一个印度教国家,认为实现“有组织的统一”和“种族净化”,然后才能建成“统一印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核心组织是国民志愿服务团,这是个准军事印度教组织,在印度社会中占据强势地位,深耕印度基层,是莫迪所在印人党在2014年和2019年两次赢得大选的重要因素。

现在,印人党政府内阁核心成员,几乎都与国民志愿服务团有些关系。通过国民志愿服务团,莫迪逐步实现印度民众对印度教国家认同的不断再造。

在G20峰会期间,印度用古梵语“巴拉特”Bharat代替印度的英文India。而Bharat是印度恒河流域自古至今没有变过的古名称,英文India则是殖民地时代的名称,名称替换的背后是印度教民族主义不断觉醒的大国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像其他领导人对宗教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莫迪全然不顾这些,专门支持印度教一统印度,在2024年1月还专门去了一座新建的印度教神庙,这座庙的基地原先是一座清真寺,后被拆除,为此引发全国发生宗教骚乱,死了2000多人,大都是穆斯林,现在莫迪前往主持开幕仪式,就是宣告印度已经从一个世俗国家转为一个印度教国家。

当宗教与政治合在一起,这个国家一般会往民粹主义转变,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结合更是危险的现象,往往会推动这个国家走向极端爱国主义和反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