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出现的 52.9°C 极端高温,已经导致了数百人死亡。

而类似的事件,在近年来屡见不鲜,全球变暖带给人类的代价,已经愈发明显了。

此前,由南京大学徐驰教授与埃克塞特大学Tim Lenton教授合作的研究报告显示,过去六千年来,人类一直生活在年均温 13°C 左右的气候条件下,这种人类气候适宜区是人类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相关论文(来源:NatureSustainability)

但目前,气候变化已经使约 9% 的人口(超过 6 亿人)脱离了这个适宜区。到本世纪末(2080-2100 年),按照目前导致全球升温约 2.7°C 的政策,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22-39%)脱离适宜区,暴露在极端高温之下。

而在最糟糕的情景下(气温升高 3.6°C 甚至 4.4°C),全球半数以上人口所生活的区域将不再适宜居住,出现大规模气候移民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

除非将气候变暖的幅度限制在 1.5°C 以下,才能拯救其中大多数的人口免于承受极端高温。

然而,就目前来说,我们似乎没看到这种好转的可能。

近期,一项由全球 57 名科学家参与的气候变化研究报告发出警告: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正以“记录中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相关论文(来源: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全球气温升高了多少?

在当前气候指标在迅速变化的状况下,对于其监控需要及时而高效的评估。但目前关于气候状况科学信息的主要权威来源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周期时间为五年或十年,这就导致了“信息差距”。

于是,近期这份报告就采用了与 IPCC 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大体接近的评估方法,以弥补其不足。

根据这种评估方法,结果显示,相比于 1850 年至 1900 年,2014 年至 2023 年间全球地表温度的升高,已达到 1.19°C,这一数值相较于 AR6 在 2011 年至 2020 年报告的数值在短短三年内增加了0.10°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全球地表温度的年平均值(细线)和十年平均值(粗线)(来源: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尽管 2023 年的异常高温(2023 年全球地表温度比 1850-1900 年平均值高 1.43 [1.32 至 1.53] °C)加剧了这一变化,但整体上,这种升温趋势与过去几十年的典型变暖速率相吻合。AR6 评估显示 1980 年至 2020 年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速率为 0.76°C,即每年约 0.019°C。

此外,其变化速率与 AR6 报告的 2001 年至 2020 年到 2021 年至 2040 年预测的变暖率也大致相符,即每年大约变暖 0.025°C。

图丨报告的相关数据(来源: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这一变暖趋势中,人类活动则是其主要的驱动因素。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

研究团队评估得出,2014 至 2023 年间由人类活动引发的十年平均变暖程度为 1.19°C[1.0 至 1.4]°C,相较于 AR6 对 2010 至 2019 年的评估结果高出了0.12°C。

针对 1850 至 1900 年基线而言,2023 年单年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变暖估计值达到了 1.31°C[1.1 至 1.7]°C。这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变暖水平最佳估计值首次突破 1.3°C 的门槛

不过,这一估计值略低于 2023 年的实际观测温度(1.43°C[1.32 至 1.53]°C),说明自然气候变率,特别是厄尔尼诺现象,是造成 2023 年创纪录气温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十年平均还是单年的变暖最佳估计值,相较于 2022 年报告的预估值,都上升了 0.05°C。自去年的评估以来,单年人类活动导致的变暖增长了 0.05°C。

其中,约一半的增长是由于新增一年的观测数据对历史时期数据的修正(即 2023 年对 2022 年单年变暖的分析结果比 2022 年时的分析高出 0.026°C),而另一半增长则源于新增一年本身的贡献(即 2023 年对 2023 年单年变暖的分析结果比 2023 年对 2022 年单年变暖的分析高出 0.025°C)。

因此,尽管 2023 年异常炎热,但将其纳入人为活动导致的变暖中,也只是相当于按照当前变暖速度提前一年的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相对于 1850-1900 年观测到的变暖贡献的最新评估(来源: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根据AR6的数据,2010 至 2019 年的全球地表温度变化,几乎完全可归因于人为因素,太阳活动和火山爆发的影响以及内部气候变化的作用微乎其微。而这一结论在 2014 至 2023 年期间保持不变

报告估计,2014-2023 年人类活动引起的变暖速度为每十年 0.26°C(范围为每十年[0.2-0.4]°C),相较于 AR6 评估中每十年 0.2°C 的增速,除了数值校正和评估方法更新外,其中有0.01% 的增幅则主要是由于2014-2023年间相对2010-2019 年期间变暖速率提高造成的

而变暖速率进一步加快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则是随着空气质量改善,原本由污染带来的遮蔽效应逐渐减弱,减少了大气中的人为冷却作用。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气候变暖的后果,不只在于平均温度的上升,还明显反映在气候事件和极端天气的频率与强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ERA5(1950-2023 年)、Berkeley Earth(1955-2022 年)和 HadEX3(1961-2018 年)观测到的 TXx(陆地年平均最高温度,极端温度变化的气候指标)相对于 1850-1900 年的温度异常时间序列(来源: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自 1980 年起,所有参与分析的数据集一致显示 TXx 显著增强。2023 年相对于 1850-1900 年基准期的TXx变暖估计值为 2.3°C,相较于 2022 年,这一数值增加了超过 0.5°C,打破了先前记录,超出前一峰值 0.3°C 以上

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过去 10 年里,陆地年平均最高气温相较本世纪初第一个十年(1.21°C)上升了 0.6°C 以上,相对于工业化前条件,这一数值达到了1.81°C。

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上述的结果表明,十年前《巴黎协定》所设定的将长期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实现前景堪忧。

报告指出,限制全球升温幅度在 1.5°C 以内的剩余碳预算(Remaining Carbon Budget, RCB)正在快速缩减。

按照中值估计,每 1000 亿吨二氧化碳会导致 0.45°C 升温。那么基于目前的历史升温水平,再考虑到 0.13°C 的非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二氧化硫等)引起的变暖。

有 50% 的概率,人类离达到 1.5°C 的RCB只有约2000 亿吨,大约相当于当前水平5年的总排放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对 1.5、1.7 和 2.0 °C 五个可能性级别剩余碳预算的更新估计(来源: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重要的是,由于非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未来变暖已被纳入考量,那么,预计有一半的 RCB 将在全球平均温度达到 1.5°C 之前几年就已经消耗殆尽

为了确保 1.5 摄氏度的升温限制目标依然能够被达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从当下至 2030 年期间,必需实现每年9%的削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期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就世界环境日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一旦 1.5 摄氏度的界限被跨越,将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峻威胁,这一情景不容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古特雷斯在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发表关于气候行动的特别演讲(来源:UN News)

他警告:“我们必须作出选择。是创造推动气候进步的临界点,还是冲向堕入气候灾难的临界点。当下就是我们直面事实的关头。”

人类,必须该行动起来了。

参考资料:

[1].https://essd.copernicus.org/articles/16/2625/2024/#section7

[2].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4/06/1150661

本文内容不代表平台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个人官网/官方/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