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俄、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

然而,位列五常之一的英国,却因国内甚嚣尘上的苏格兰独立运动,面临着国家分裂的风险。

国际专家分析称:一旦苏格兰脱英,英国的综合国力很有可能跌出全球“五常榜”。

还有一些人猜测如果英国跌落五常,有两个国家早就想取代。

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究竟经历了什么?这两个国家又是哪两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日不落”到“日不过”

18-19世纪的英国,因为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被称作“日不落帝国”。

但在21世纪的今天,英国不仅几乎丢掉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就连本土也因苏格兰独立而面临着国家分裂的危险,甚至被人称作“五常中最弱的国家”。

纵观世界格局的百年变迁,英国的衰落,恐怕要比许多人预想得要快得多。

在20世纪初,美国已拔得全球GDP第一的头筹,取代英国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但此时的英国因坐拥海外辽阔的殖民地、最大规模的帝国舰队、加上法国、沙俄、日本等强力盟友的支持,英国身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仍无可非议。

真正使英国走向衰落的,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这两次先后间隔不到20年的世界大战,榨干了英国囤积多年的殖民财富、摧毁了英国本土原本完善的基础设施,使英国从昔日的全球第一债权国变成债务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英国来说,两次世界大战更加严重的影响是唤醒了殖民地的独立意识。

印度、埃及等地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让英国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就丢掉了过去近300年累积的殖民地财富。

尤其是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的独立,让英国失去了“王冠上的明珠”,从此彻底失去了成为超级大国的资格。

殖民地纷纷独立之后的英国,虽然位列五常,却已是尸居余气。

1949年,因惧于苏联在欧洲施加的军事压力,英国加入由美国主导的北约军事组织,成为20世纪50-90年代美苏争霸下的棋子和附庸。

尽管在20世纪的下半叶和21世纪的今天,一路“滑坡”的英国不乏扭转颓势,走向中兴的机会,却被英国当局遗憾地错过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走向中兴的第一次机会,是法国戴高乐推动欧洲一体化期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60年代,身为法国总统的戴高乐提出“欧洲人是欧洲人的欧洲”。

他主张欧洲国家摆脱美国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军事路线,戴高乐的这些政举被后世称为“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主义推行的直接结果,就是今天欧盟前身:欧共体的诞生。

欧共体的发展,使原本走向衰落的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老牌欧洲工业国家抱团取暖,有了在新的国际格局时期继续与美国叫板的可能。

就在戴高乐积极推行欧共体计划时,英国在“英美特殊关系”和拥抱欧洲之间踌躇不前。

直到1973年戴高乐卸任法国总统后,英国才姗姗来迟地加入欧共体,这让英国错过了在欧共体内部一段发展独立经济、军事的黄金时间。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好不容易拿到欧共体入场券、熬到欧共体进化成欧盟的英国,竟然在2016年发起“脱欧公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脱欧公投不仅使英国被排除在欧盟的大市场之外,让英国在未来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

而且还耗费了英国从卡梅伦至约翰逊三代英国内阁的精力,原本并不引人瞩目的苏格兰独立运动也是在英国脱欧时期逐渐崛起。

对英国经济未来的悲观态度,是苏格兰地区公民支持苏格兰独立的主要原因之一。

直至2020年,英国长达7年的“脱欧长跑”才正式划上句号,与欧盟挥手说再见的英国,开始全面转向美国的军事与外交。

特朗普在就任美国总统之际,公开声称“英美特殊关系”是美国“最高级别的特殊关系”,并且将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称为“英国的特朗普”。

一个位列五常的国家,竟然要对五常中另一个国家的军事、外交政策亦步亦趋。

这样的国家,是否还能被称为“世界强国”?是否还具有主导和维系世界格局的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下英国面临的军事、外交独立困境,正是其五常地位备受质疑的地方。

英国衰落,有谁能顶上五常位置

身为五常的英国,走向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意味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重组。

眼瞅着英国的综合国力已临近跌出“五常”的神坛,已有不少国家跃跃欲试,试图取代英国的五常位置。

近年来,国际上呼吁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的呼声随之越来越高。

倘若英国有朝一日跌出五常,这两大国早想取代。

首先是印度。

在2021年GDP总额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印度,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是在未来国际格局中,可能取代英国位置的国家。

2022年,英国迎来历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苏纳克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印度乃至全球印度裔人口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大有压过昔日宗主国英国的势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之所以被视作未来可能取代英国的国际力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印度近年来飞速增长的经济。

在印度莫迪当局的GDP汇报中,还包含着印度的最新人口统计:眼下,印度的人口总额为14.2亿。

加之印度较为年轻化的人口结构,在世界低端制造业转移之际,印度在未来很有可能迎来一波人口红利。

此外,印度作为昔日英国的殖民地,并且现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相比其他非英语母语国家而言,更容易融入英美主导的国际市场。

在计算机、国际商务等依赖英语语言的领域,印度因自身的语言便捷性往往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印度的南部城市,班加罗尔,现如今已然成为南亚地区的计算机研发中心。

从印度近年来强势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印度在未来确实可能拥有和英国叫板“五常”资质的硬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印度,还有一个国家是日本。

2023年日本虽然从原来世界第三经济体的位置跌落至第四,但依然高于印度。

日本虽然至今尚未走出上世纪80年代“泡沫危机”的经济阴影,但眼下的日本致力于推动中、日、韩三方经济的合作。

倘若未来中日韩三方能达成自贸区合作,那将是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一剂强心针。

国家在经济地位上的提升,必然会引起一国对国家政治地位的渴望。

印度、日本为此多次呼吁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改革,实行“六常”或“八常”等新式的联合国安理会制度。

眼下,日本已位列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相比过去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显著增强。

还有人觉得德国也可以争一争。

2023年,德国GDP排名超越日本,成为欧洲第一、全球第三的经济体,被称作“欧洲经济的火车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欧洲,德国因享受欧洲共同体所带来的经济红利,基本完成了对欧洲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随着欧盟一体化的深入,德国的经济整合优势将有增无减。

因为都临近欧洲,所以德国将在未来成为与英国争夺大西洋市场的强劲市场对手,这也将增加英国的外贸经济压力。

联合国会因为英国衰落,进行改革吗

那么如果有一天英国彻底走向衰落,联合国会进行安理会改革,让五常变“六常”或“八常”,甚至干脆让一个国家顶替英国的位置吗?

很多人认为只要未来全球不出现类似两次世界大战级别的势力洗牌,纵使英国再怎么衰落,印度、日本甚至德国想要顶替英国入常,可能性不是太大。

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制度,本质上是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轴心国,对取得胜利成果的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挪动今天联合国的五常制度,似乎都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秩序的质疑。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间,可能存在着国际竞争的关系,但在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国际秩序上,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利益往往保持一致。

无论是今天走向衰落的英国,还是今天国力如日中天的中美,都是二战战后国际利益和规则的获利者。

仅凭这一点,印、德、日三国就没有日后进入联合国安理会,跟五常上桌吃饭的资格。

更何况德国、日本这两个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西斯战败国。

如果这两个国家在未来进入联合国安理会,甚至取代五常中任何一国的位置,那这就不仅是对二战战后国际秩序的颠覆,更是对昔日反法西斯烈士的不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今天的联合国国际秩序,将中、美、英、苏、法五常的资质绑定之外,印、德、日,乃至世界上其他的地缘强国,实际上都没有完全战胜五常的“硬实力”。

就拿核武力量来说,英国即便再式微,却依然是掌握着原子弹的准核武国家。

其他三个呼吁联合国进行改革的国家,除了1974年进行“笑面佛陀”核试验,非法拥核的印度外,德、日两国都不具备核打击的军事能力。

这意味着即便他们对如今的联合国秩序再不满,也不能以战争的方式来掀桌子。

那如果未来苏格兰真的实现独立,英国四分五裂之后,英国的联合国安理会席位,究竟会由谁来继承呢?

其实关于英国走向分裂的危险,联合国五常里也早有前车之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位居五常的苏联解体后,国力最强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的衣钵,在联合国继续享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苏联遗留下庞大的军事遗产,则被乌克兰、白俄罗斯几个国家瓜分。

如果按照眼下的经济、军事体量来看,纵使苏格兰未来独立,英国也很有可能继承眼下的五常席位,只是那时英国的国际影响力恐怕将更加大不如前。

结语

联合国安理会是五大常任理事国奠定的战后国际秩序,无论是中国的国家利益、还是反法西斯的国际道义,安理会“五常”的世界格局都不容置疑和挑衅。

但历史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国际格局。

唯有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恪守尊重关切他国的国际道义,才能够称为真正拥有“大国的气度和胸襟”,配得上世界各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Statista:Should Scotland be an independent country?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170409/scottish-independence/

[2] 陈晓律.大英衰落特征与当前美国征兆对比[J].人民论坛,2011,(28):68-71. 2011.28.025.

[3] 郭海龙,孙晶.次大国:概念、二重性与国际体系[J].南亚研究,2015,(04):15-32+153-154.2015.04.02.

[4] 莫里斯·贝特朗,刘兴华.联合国改革努力的历史发展[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