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人出生那一天起,就必须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即便现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达,也不可能做到让人长生不老,只能有限延长人的生命周期。

因此,衰老、死亡是每个人必将面临的生命终章。随着人的认知提升,我们能坦然接受这个事情。但是,当我们衰老的那一天,不得不接受最残酷的现实:在我们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如何生活的有价值?

如果你还年轻,很难理解这个话题,那我们就拿目前的社会现象来解释。在旧时代,父母都会多生几个儿女,除了传承后代,有个更为现实的目的:当自己老了,无法干活赚钱后,有儿女照顾。

而如今,有了养老保险制度,当父母退休不再工作后,每月有退休工资可拿,能满足基本的经济生活。因此,父母的儿女大幅减少,一般在2个或1个。

退休后的生活,溜溜鸟,旅旅游,打打牌,听着很舒服惬意,但以上是建立在父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基础上,但随着父母逐步走向衰老,记忆减退、腿脚不便、大病袭来,他们终将有依赖别人生活的那一天,做儿女的该怎么办?

大部分人会选择将父母接到自己的家里住,但城市生活压力巨大,子女既要上班,负责孩子上下学,还要照顾父母的衣食起居,当然这是做儿女的本分。但当父母衰老到不能独立生活时,那么儿女势必分身乏术。

因此,很多人被迫无奈,做出内心惭愧但没有办法的选择:送父母去养老院或疗养院。

为了确保父母的安全和健康,儿女会为父母选择条件优越的疗养院,环境优美、护理周到、住房舒适等,同时也是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

很多父母住到疗养院后,有专业的人员照顾,还有同龄的老人们玩耍,他们常对子女说自己过的很开心!

父母住进疗养院,真的快乐吗?

潘斌龙崔志佳演过《养老院》的小品,讲的四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住进养老院后,经常在一起喝喝酒、抽抽烟,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与护理人员每天斗智斗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省城组织老年人喜剧比赛,他们四个想参加,但年龄不符合规定,向儿女征询意见,却被儿女以身体健康为理由,硬生生否决了,留给老人的只是一篇落寞。

子女花钱,让父母住进养老院,为的是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养老院不敢马虎,谨小慎微,也是严格按照要求做的。

在养老院,父母每天得按时起床、服药、吃饭、洗澡、睡觉,参加集体活动,不准喝酒吸烟,一切都是按照别人要求去生活,这和监狱服刑有什么区别?

可是,问问父母,他们真的快乐吗?换做是你,你愿意将自己的余生在“监狱”中度过吗?

那老人到底需要什么?怎么才能让他们快乐?

在《最后的告别》书中讲到,老人想要的是“家”,有自己的隐私和生活掌控权,而不是像病人一样被别人安排。他们只是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不代表丧失生活的意识。

他们只是需要别人在生活上给予一定辅助,如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搀扶走路、急救服务等,但这应该建立在他们的自主意愿。另外,他们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便是被护理人员视为不健康的。比如他们晚上不想睡觉,白天睡一天;心情愉悦,想喝点小酒;嘴馋了,想吃顿高热量的食物。

因此,美国开办了“辅助社区”,作为区别疗养院的一种老人社区,让老人拥有一种“家”的感觉,最终调研结果惊人,老人的身体功能和认知能力提升了,重度抑郁症发生概率率下降了。

这个事件值得深入思考,在我们衰老、脆弱、没人帮助就无法生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活出价值。

不能因为惧怕死亡,选择在衰老的阶段,把自己囚禁在所谓“健康安全”的牢笼里,那么剩下的时间有何意义呢?

死亡是人必将接受的结局,因此,在衰老时期,我们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充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