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闵行举行的“人民城市议事厅 基层治理大讨论”活动中,居民代表、物业和业委会代表、行业代表、相关专家以及闵行区公安分局、区房管局、区市场局、区城管局、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支队等职能部门齐聚一堂,大家围绕“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治理问题”畅所欲言。其中,就电动自行车充电价格等相关问题,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

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便捷、价格,孰轻孰重?在这场大讨论中,市民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区充电涨了9分钱,涨在哪里?”“为什么有的小区1元可以充8小时,有的小区1元只能充4小时?”毋庸置疑,“安全是底线”是大家普遍达成的共识,然而关于价格,不少市民都有话说——

“飞线”充电、电池上楼等行为不安全,为何还屡禁不止?除去充电的各种不便,价格或许也是部分原因

现场有市民提出:“小区充电桩本来1元充5小时,现在1元9分充5小时,涨了将近10%。都不知道涨在什么地方?”看起来微不足道的9分钱,却是许多人实实在在关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代表玮恩立刻说道,“去年夏令热线的节目中,接到不少居民关于充电价格的投诉,可能对于他们来说,一块、两块,充几个小时,真的是他们非常在意和要考虑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他在家充可能就花20多元,现在充电桩充要50多元,还要缴停车费,有人就不愿意了。”现场主持、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海波热线主持人海波说,在一些价格敏感的人群中,这可能就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开4个轮子的车、一个小时停车费都交10块钱的人,就忽视了这1块钱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样的价格视为合理?定价有没有标准?现场不少市民围绕这个话题也提出了疑问。“有些小区的收费方式不是很合理,有的小区1元可以充8小时,但有些小区1元只能充4小时,还有些小区充满即停,根据实际充电时间进行收费。有些扫码收费时会有大量诱导性的广告,很多年长的老人很容易误操作,希望有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现场,还有市民将目光投向了更为节能的光储充电。“我们也做了一个试点,但很多居民小区空间有限,车棚又比较矮,光照时间相对不足。所以光伏的投入,在小区场景上其实很难收回成本,甚至硬件的投入分摊后比目前电费还要高。”闵行铁塔公司总经理於强表示。

作为充电设施的运营方,於强认为,充电价格取决于运营方自身需要缴纳的电费以及设备投入运营等成本。

“其实大家有一个误区,现在市场上1块钱充4个小时、5个小时,但这里面有个逻辑问题,科学的说法应该算用1度电收多少钱。”他说,充电的功率有大有小,不能简单按照时长对比。应该是消费者充了多少度电,相应地应该支付多少钱,铁塔公司目前就是按照实际使用电量进行收费的。於强透露,作为国企,铁塔公司之前参与了上海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的制定,也在不断探索,争取尽快拿出更优化的方案,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区里充电桩数量有限,是否可以推广换电模式?现场也有市民积极出谋划策。

“如果一辆电瓶车价值3000元,它的电池价格可能占到其中一半以上。我买一辆空车价格大概1800元,剩下的1200元,我是否可以用于租电池?我每次到充电柜里面拿一次电池,充一次电可能只花两块钱,1200元就能充600次。差不多5年之后,这个电瓶车也到了报废的时候了。”有市民还参照电动车的“蔚来模式”提出了自己思路。

6月1日起,新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有关电动自行车管理,还需“疏堵结合”。不久之前,闵行区正发起“免费充电、满电回家”的公益活动,呼吁更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参与到活动中来,减少社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的风险。市民们普遍叫好的同时,也希望各个地方多想想办法,因地制宜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往期话题回顾

□一场电动自行车大讨论背后,这些信号值得关注——

□涨了9分钱……事关电动自行车,这场“大讨论”擦出怎样的火花?

□“飞线充电屡禁不止,怎么办?”……新的《管理条例》6月1日起实施!

□电动自行车“免费充电、满电回家”?!闵行发起并呼吁这项行动——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