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20日报道,伊朗总统莱希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19日,莱希在伊朗东阿塞拜疆省出席一个大坝的落成仪式后,其所乘坐的直升机在返回大不里士的途中失事,包括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东阿塞拜疆省省长拉赫马蒂等机上所有人员均遇难。

目前,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代行总统职责。伊朗政府、议会和司法领导人召开会议后确定,第14届伊朗总统选举将于6月28日举行。

事故发生后,中东局势会出现变数吗?国际社会有何反应?事故背后有没有“幕后黑手”?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东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范鸿达在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知事会客厅”直播节目(回放)中分析,伊朗总统主要是政策的执行者,莱希的意外身亡不会对国内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对整个中东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伊朗官方至今未把这次事故定义为阴谋,不论是从国际层面还是伊朗内部,很难找到有国家或势力有足够的理由和动机来做这件事。对这次事故,美国政府层面上的反应还算平静,媒体上则比较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截图

总统的影响有限

知事:伊朗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哈梅内伊是最高领袖。总统在伊朗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莱希与哈梅内伊的关系如何?

范鸿达:在伊朗,重要的对外关系、武装部队等各领域的重大问题上,最高领袖具有更大的决策权和影响力。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上层决策的执行者,而不是制定者。因此,总统在伊朗的政治权力架构中并非最重要的岗位,具体的人选也不是对国家具有最大影响力的人物。从伊朗的国家机构来看,最高领袖之下还有伊斯兰革命卫队,它对国家的影响力可能比总统更直接。

莱希与哈梅内伊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在上一次总统选举中,莱希得到了最高领袖的大力支持,最终顺利当选。从过往经历来看,莱希总统对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非常尊重,两人在工作上有很多配合。

知事:总统和外长身故,对伊朗国内政局会产生什么影响?伊朗会采取哪些善后措施?

范鸿达:总统和外长的突然去世不会对伊朗当前的政治架构造成重大冲击。伊朗宪法明确规定了总统遇难后的临时继任者以及新总统的产生方式。而且,总统在伊朗是政策的执行者,过去三年间,第一副总统已经承担了很多政府管理职责。因此,从总统职能角度来看,这不会对伊朗内政造成重大冲击。另一方面,莱希被认为是伊朗下一任最高领袖的有力竞争者,他的遇难可能会对未来最高领袖的继承选举产生一些影响。而在新最高领袖的产生过程中,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总的来说,莱希总统意外去世短期内不会对伊朗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事发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公开讲话安抚国民,表示国家各项工作正在按部就班进行。伊朗人民经历了许多风浪和挑战,总统和外长同时遇难固然让人震惊,但对伊朗民众来说,还没有到不可接受的程度。伊朗经历过很多危机,相信这次也会平稳应对。

至于中东局势,我个人认为,伊朗总统主要是政策的执行者,莱希总统的意外身亡不会对国内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对整个中东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日,在伊朗驻伊拉克大使馆外,人们准备悬挂伊朗已故总统莱希(右)和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巨幅肖像,悼念遇难的莱希及其随行人员。图源:视觉中国

关注邻国并向东看

知事:莱希被称为“反美斗士”,他的政治生涯有哪些值得关注之处?

范鸿达:在伊朗目前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下,任何一位总统在对外表述时的核心立场都基本相同,差异仅在表述程度上。最初,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权是在反对前国王政权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国王政权的最大外部支持者是美国。因此,反美成为伊朗政权建立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历任伊朗总统在对美关系的表述上都相对强硬。

目前,伊朗的政坛分为保守阵营和改革派阵营,其中保守派占绝对优势。莱希总统就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保守派在对美立场上历来更加强硬,意识形态特征更加明显。因此,莱希当选总统后,表现出比较反美,这既是共和国体制的因素,也是他隶属的保守派阵营的因素。

近年来,美国的政策确实给包括伊朗在内的许多中东国家带来了不良影响。例如,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以及当前在加沙战争中对以色列的偏袒等,而美国对伊朗的长期制裁不仅损害了伊朗的发展,也对整个中东地区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莱希总统的就职演说中,他明确表示其外交政策重点包括邻国外交,特别是与沙特的关系。去年4月,伊朗和沙特在中国的斡旋下在北京签署了关系正常化协议,恢复了外交关系。

另一个重点是“向东看”,伊朗已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组织,特别注重发展与中国、俄罗斯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的关系。

同时,他也在持续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过去多年,伊朗与西方未发生严重冲突,对抗力度明显下降。

知事:莱希乘坐的是美制1968年产的老式直升机贝尔212。伊朗国内有声音认为,此次事故可能存在“幕后黑手”,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范鸿达:美国国内也有类似的说法,甚至有人认为伊朗总统被暗杀,许多阴谋论因此出现。中东本身就是一个盛产阴谋论的地方,但我个人并不认同这次事故是一个阴谋。

这次出事的直升机是前总统哈塔米在任期间从加拿大购买的5架直升机之一。哈塔米于1997年至2005年担任伊朗总统,即使当时购买的是新飞机,到现在至少也有20年机龄。伊朗飞机大多超龄服役,维修是一个问题。由于伊朗受到严重的国际制裁,包括飞机维护在内的许多事项都受到影响,飞机本身存在机械故障的安全隐患。事发时又适逢天气状况恶劣,这些都是可能的事故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日,伊朗瓦尔扎汗,救援人员在搜寻载有莱希的直升机残骸。图源:视觉中国

如果硬要说这是一个阴谋,那么谁是“幕后黑手”?不论是从国际层面还是伊朗内部,很难找到有国家或势力有足够的理由和动机来做这件事。而且到现在,伊朗官方都没有说这场事故可能是一个阴谋。事发后,许多国家向伊朗主动提供帮助、进行搜索等,这些国家也是把它看作一个意外事件来处理。

温暖的一面是国际主流

知事:对于此次事故,国际社会有何反应?美国、以色列国内有哪些声音?我们关注到,事发后,以色列作战室官方发文,疑似嘲讽:在浓雾中驾驶直升机并不安全,同时让外长和总统同乘一架直升机也不是特别明智。

范鸿达:美国这边,总统拜登很快就收到了简报,并提前结束了假期,参加特别紧急会议,处理此事。正如我们刚才所提到的,美国国内也有阴谋论者认为这事不正常。

事实上,在美国内部,特别是学界和智库界,存在着大量仇视伊朗现政权的人。我前一段时间在华盛顿参加了一些活动,发现他们一谈起伊朗来,伊朗就成了一个邪恶的存在。这种倾向相当明显。反而那些真正了解伊朗、曾多次访问伊朗的美国智库专家,成了少数派,甚至被孤立。在这种对伊朗政权妖魔化的氛围下,伊朗国内但凡发生一点事情,美国一些人士,特别是智库人士,往往会夸大其词,严重化事件。

举个例子,美国的一些人对伊朗的了解程度并不深。CNN曾大肆报道伊朗总统在从阿塞拜疆回国途中发生意外,但实际上CNN根本没分清阿塞拜疆这个国家和伊朗西北部的阿塞拜疆省。在一些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的情况下,再加上对伊朗政权的妖魔化思维,伊朗那边但凡出事,美国一些人就会作出消极反应。总体来说,美国政府层面上还算平静,媒体上则比较热闹。

(知事注:当地时间20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发表声明称,美国对伊朗总统莱希、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以及其他随行人员在直升机事故中罹难表示哀悼。他在当天的简报会上还表示,伊朗政府曾向美国寻求协助,寻找载有莱希总统的直升机。米勒称,美国此前向伊朗政府明确表示将提供援助,但“出于后勤方面的原因”,美国最后未能提供这种援助。)

至于以色列,从其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信息来看,有人幸灾乐祸。毕竟伊朗和以色列是中东的死对头,自1979年以来,以色列一直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视为头号敌人。去年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多次指责伊朗支持哈马斯。因此,对以色列特别是其右翼来说,任何对伊朗现政权有损的事情,都是“值得庆祝”的。

在国际上,更多国家表现出温情的一面。许多国家已经纷纷表态送上哀悼,如土耳其、沙特、俄罗斯等。在结果还未出来时,许多国家就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伊朗总统命运的关心,包括欧盟和一些对伊朗不太友好的国家、组织和机构,这才是国际社会的主流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日,俄罗斯莫斯科,人们在伊朗大使馆献花,悼念丧生的莱希、阿卜杜拉希扬和其他政府官员。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对莱希总统的哀悼达到了新的高度,称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王毅外长在国外访问期间也专门阐述了我国的立场。面对这样一场突发事故,这才是国际社会应有的态度和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