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1月一天的拂晓,红七军向着湖南新宁方向前进。官兵疾速行军,走了一天,来到一个村庄,军部下令:“在此地宿营!”

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了。多日来,部队连续行军、打仗,得不到休整,有了宿营命令,立即架锅做饭……突然,不远处响了一枪。

原来哨兵发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喝令让他站住,对方反倒越喊越跑,于是开枪射击,才把那人镇住。哨兵从他身上搜出了手枪、地图和军用符号等,立即把他押送到了军部

军部当即对这人进行审问,才知道敌情十分严重。红七军所在的小村落,东西两边都是高山,南北是一条走廊。村庄南北30里外已被敌人包围了。敌人准备在拂晓时分,发起进攻,消灭红七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况非常紧迫。军部立刻紧急下令:“煮好了饭的抓紧吃,没煮好的不煮了,立刻准备出发!”

参谋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70多岁的老农民作向导。他只说从前有一条山路可走,但现在也不能走了。军首长对他做了许多工作,左劝右劝,并给他以优厚的报酬,老人才答应让自己的孩子给红军带路。

夜色沉沉,伸手不见五指,老天又下起了细雨,道路愈加泥泞不堪。为了不致暴露目标,军部下令,官兵把所有随身携带能发响的东西一律扎紧,扎不紧的干脆丢掉,行军中不许发出任何响声。于是,部队开始向东边的高山上爬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路曲折盘旋,翻上翻下,泥泞光滑,越来越难走。四周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官兵在摸索中前进。山下是深不可测的大沟,有的战士不幸滑下去了,先是“哎哟”一声,随后听到哗啦啦响了几下,再也听不到什么了;有的伤员骑着马,甚至连人带马都滚进沟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高山,队伍像一条黑影蜿蜒前行。先头部队正通过平地,后续部队还没有完全下山。东方已经鱼肚白了,村里时而传出几声犬吠,突然后边又传来了枪声……有消息传来说:“后边发现敌人了!”

原来,包围红七军的敌军晚间发现他们已经走了,立即紧紧跟随于后。红军后卫排边掩护边走。好在敌人也和红军一样,在深山中前进十分困难。天亮后,行军方便些了,敌人追得更紧。

由于行军加速,部分伤、病员几乎要掉队了。尽管如此,倒没有走散。敌人追赶上来了,红20师师长李谦看到如此情景,心里很难过。他不忍看着后面的战士门被敌人抓住,断然决定由自己来阻止敌人,让大家设法把敌人摆脱掉。于是,他留在最后,指挥一个排作掩护,一边鼓励掉队的战士门加快前进,一边鼓励掩护排坚决阻敌。

敌人在后面紧紧跟着。红军边打边退,很快,李谦带领的一个排伤亡得只剩下一个班了。李谦边走边指挥,又打了一阵,只剩下排长王贵和两个战士了。李谦身负重伤才愈,身体不大好,又走了一夜,累极了。他看敌人快要追上来,便对王排长说:

“王排长,我快要走不动了,我被打死是不要紧的,千万不要被活捉去,你如看到危险时,先一枪把我打死好了。”

王排长坚决地说:

“师长,走,死了我,才轮到你,我决不让敌人杀害你。”

王排长吩咐一个战士扶着李谦, 自己和另一个战士作掩护。不一会儿,那个战士也牺牲了。王排长—个人在后边拚死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边有些伤兵战士,知道李谦师长还在后头,就自动停下来,掩护他。敌兵追上来了,在万分危急的一刹那,这几个战士向敌人展开反攻,李谦和王贵才得以脱险。

就在这时,军部指定一个营,占领了险要高地,对敌先头部队猛烈扫射,敌人挨了这一闷棒,伤亡不少,不敢再追了。红七军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四个月后,1931年2月3日,红七军在粤北乳源梅花村再一次被敌军包围,李谦再次指挥部队反击,连续打退敌人8次进攻,随后,他亲率一个排追击逃敌,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

几十年后,已是中将的莫文骅还忘不了李谦师长带伤在新宁掩护伤兵们突围的一幕,用自己的笔记述了李谦师长的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记述了新宁突围的惊险战斗和李谦的故事,该书为读者喜爱的军事人物畅销书,曾名列中国军事图书飙升榜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