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前段时间在网上买了一台跑步机,说是“国际大牌,品质保证”,结果没用几天就坏了,联系客服,人家说已经过了七天无理由退货期,只能自费维修。老伴儿就说他,你呀,一把年纪了,还学人家网购,这网上东西便宜没好货,你又不是不知道,人家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你呀,以后还是去实体店买东西吧,省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王嘴上说着“吃一堑,长一智”,心里却犯嘀咕,难道这年头,花钱买东西,还真的处处是陷阱?老王女儿正好周末回来,听说老两口在为网购的事儿争执,就笑着说,爸,妈,这消费啊,的确有很多陷阱,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坑,不过,只要咱们擦亮眼睛,多学习一些消费知识,就能避开这些坑。

老王一听,觉得女儿说得有道理,就问,那你说说,究竟有哪些消费陷阱?老王女儿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爸,妈,这消费陷阱啊,五花八门,防不胜防,咱们啊,得提高警惕。

第一个坑是:虚假宣传,夸大功效。

老王女儿说这话的时候,仿佛能看到老王被网上那些“包治百病的神药”、“一夜暴富的项目”忽悠的画面。她接着说,爸,我知道您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是,这消费啊,要理性,不能轻信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尤其是那些所谓的“特效药”、“快速致富”的项目,更要谨慎,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别被那些虚假的宣传蒙蔽了双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王女儿说,这就像她一个朋友,就相信了网上那些“减肥神药”的宣传,结果不仅没瘦下来,还把身体搞坏了,所以啊,这消费啊,要理性,要相信科学,别被那些虚假的宣传给骗了。

第二个坑是:低价诱惑,以次充好。

老王女儿说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说爸,您还记得您以前贪便宜,买的那件“真皮”外套吗?结果穿了没几天就开裂了。

老王女儿说,这有些商家啊,就喜欢用低价吸引消费者,然后用劣质产品来冒充优质产品,从中赚取差价,咱们消费者啊,不能只图便宜,要注重产品的质量,要选择正规的商家和渠道购买商品,这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坑是:霸王条款,售后无门。

老王媳妇儿说到这里,忍不住插了一句,说老王,您以前买东西,从来不看合同,这下可得长点心了,有些商家啊,就在合同里玩猫腻,到时候您想维权都难。

老王女儿接着说,妈,您说得对,这消费啊,要养成看合同的习惯,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售后服务、退换货条款的内容,更要仔细阅读,避免因为合同条款不明确,导致自己权益受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个坑是:冲动消费,过度消费。

老王女儿说到这里,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仿佛在告诫什么。她说,爸,妈,这消费啊,要量入为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消费,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攀比心理,就进行过度消费,这样不仅会增加经济负担,还会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第五个坑是: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老王女儿说,现在很多商家为了促销,都会要求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比如姓名、电话、住址等等,但是,有些商家并没有妥善保管这些信息,导致消费者信息泄露,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财产损失。所以啊,咱们在消费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

“花钱容易赚钱难”,这消费啊,是咱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咱们啊,得擦亮眼睛,才能避免掉进消费陷阱,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