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则“问妈妈要钱去旅游的聊天记录”火遍了全网,看了聊天记录,很多人批评女孩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认为女孩子不体谅母亲的艰难,这种一边倒的声音,又何尝不是不体谅这个女孩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全部的聊天信息来看,女孩子的家庭条件一般,她想在疫情开放之后,和自己的闺蜜一起去一趟重庆穷游,自己要坐10个小时的火车,105元钱。女孩认为自己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而她的母亲,让她不要去和别人攀比,要比就和别人比学习,还说别人英语六级一次都过了,还去送早餐挣钱。她没有要求女儿像这样,但是也应该体谅家里的难处,等到以后自己赚钱了,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这母女二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其实都没有任何的过错,真正的不协调在于两人都不为对方考虑,要说自私的话,双方都是比较自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女孩的家庭条件确实非常的艰难,母亲省吃俭用,供女孩读书都已经力不从心了,女孩还提出这样的要求,确实有些过分。如果像女孩说的家庭条件一般,每个月的生活费还能拿到1200元,那么几百块钱的穷游,母亲要极力阻止,那就是母亲的不对了。

我们不能看到更多的实际情况,仅仅只从她们的对话中来看,母女双方都想说服对方,为自己考虑,但双方都没有为对方考虑,很显然,这种母女关系并不融洽,缺乏非常有效的沟通,也更加缺少爱。

女孩作为大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想过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生活,甚至有一点小小的虚荣,这都是无可厚非的,而我们是站在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之后,看透了这些东西都没有任何意义,才会更加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大多数人在年少的时候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而在年老之后又觉得子女不体谅自己,他们早就忘了自己作为孩子时候的那些思想和想法,总用过去自己非常艰难的条件来和现在的孩子做对比。

他们并不明了,现在的孩子就是现在的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怎么会理解几十年前的艰苦生活环境呢?让现在的孩子去过几十年前的苦日子,这肯定是不切合实际的,就如同让你去过几十年前的艰苦生活一样,你又会乐意吗?

一味地压制孩子的欲求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这样只会让孩子在求而不得的路途上,离自己越来越远,甚至最后和自己离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一定是从上向下传递的,在满满的爱意当中长成的孩子更加大气、阳光、善解人意。我反而觉得所有的父女、母女、父子、母子关系中,一定是父母会做子女才会做的更好。

如果是我,我宁愿自己省吃俭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孩子能过的更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地满足孩子无理的要求,并且会以自己理解孩子的实际行动,教会孩子理解父母。

我们希望在这件事情上看到的结果,是母亲省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钱给孩子,让她和同学一起去参加活动,而孩子体谅母亲的艰难,自己愿意拒绝朋友哪怕是穷游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