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家高风险银行,包括限制取款的河南4家村镇银行吗?提醒储户做好三件事!

河南4家村镇银行取现风波已经持续1个月了,储户的诉求还没有最终得到解决,储户的取款愿望一次次落空。对于存款时信心满满的储户来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存在银行的钱,竟然被“卡”在银行了,存款时的希望有多大,如今的伤害就有多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有生病的老父老母,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贷款要还,费用要交,那些急需用钱的储户们,越来越感觉到现实的无助。

虽然央行、银监会、当地监管机构都有发声,但储户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依然是“雾里看花”,看不清楚,更看不明白。

4家村镇银行暂时关闭线上取现功能的理由如出一辙:系统升级。如果确实是因为系统升级原因造成的,大家都能够理解,相信这也是各方都愿意看到的结果。

但问题是,1个多月的无休止地升级,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升级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现象复杂得多。

不少储户认为,系统升级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升级只不过是关闭线上取现功能的幌子,真正的原因是,银行的流动资金确实出现了问题。

现在网上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真假难辨,不信谣不传谣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做的。但官方渠道又没有最新消息,越发感觉到 “没有消息就是最大的消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专业人士,对于存款的风险早就有所认知,国内已经有海南发展银行、河北肃宁尚村信用社、汕头商业银行、包商银行等4家银行先后破产倒闭,这足以说明银行早已经不是万能的保险箱了。

不过,对于千千万万的储户来说,我们不能以专业人士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对银行风险有百分百地认知。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了一个理:银行存款很安全,如果连银行都不能相信了,那我还能相信谁呢?如果连银行存款都不安全了,那我的钱还能放在哪里呢?

储户的这种想法简单而朴素,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想法确实有点不合时宜了。

存款有风险,储蓄需谨慎。早在2015年5月,《存款保险条例》就出台了。道理很简单,银行风险就在我们广大储户身边,如果存款没有风险,也就没有出台《存款保险条例》的必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储户有50万元的本息限额保障,如果储户存款的银行不幸破产倒闭了,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会给予最高50万元的保障。对于超过50万元的存款能拿回多少,储户就没有完全的发言权了,最终还是要看破产清算银行最后还剩下多少资产了。

不仅《存款保险条例》提示银行风险的存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也都明确指出了银行风险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央行每年还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对银行风险进行测试。在2021年的金融稳定报告中,央行就披露了在4023家银行机构中,除3家开发性和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家民营银行、42家外资法人银行没有高风险银行外,其它银行都有占比不低的高风险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共有2168家,其中高风险银行有271家,占比12.5%;村镇银行有1642家,其中高风险机构有122家,占比7.43%;城市商业银行有130家,高风险银行占比10%;综合以上分析,高风险银行有406家。

但央行并没有披露406家高风险银行的具体名单,因此外界无法从官方渠道获得这些高风险银行的名单,已经出现问题的河南4家村镇银行是否属于高风险银行,外界是无法知道准确答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行不公布高风险银行名单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央行数据的主要作用是调查、统计和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情况,不针对某一家特定的银行,况且银行的风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调查结果的公布也会滞后一段时间,报告发布的时间并不能代表当前银行的真实风险状态。如果公布了高风险银行的具体名单,对于被曝光的银行来说,将是致命打击,结果也是可预见的,对金融行业的稳定将会带来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规避存款切实存在的风险,提醒储户做好三件事:

第一、重新认识银行存款的安全保障。不要一味地认为把钱存入银行是绝对安全的,银行存款的安全性有多大,取决于储户对银行风险的认知程度。

第二、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忽略存款风险的存在,但是对于除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其它银行,特别是信用社、村镇级别的银行,50万元是一个不能随便突破的上限。如果你的全部存款只有50万元,建议至少把一半以上的存款存入国有商业银行。

第三、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地方小银行的存款利率固然比国有商业银行利率高,但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利率越高,风险越大。不要盲目追求收益,而忽略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