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养鱼池由于池水有机物多,故耗氧量大,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一般1毫克/升左右),鱼类就会因水中缺氧便浮到水面,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这种现象称为浮头。如果浮头后没采取急救增氧措施则会发生因严重缺氧而死鱼,称为泛池,又称翻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浮头与泛池

浮头是鱼类对水中缺氧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吞入口内的空气在鱼鳃内分散成很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中的溶氧便溶于鳃腔内的水中,使其溶氧相对增加,有助于鱼类的呼吸。因此,浮头是鱼类缺氧的标志。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中溶氧进一步下降,依靠浮头吞咽空气也不能提供最低氧气的需要,鱼类就窒息死亡。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就称为泛池。

泛池往往给养鱼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缺氧是养鱼的死敌,鱼病更是养鱼的天敌。缺氧和鱼病是养鱼的万恶之源!养鱼有两怕:一怕鱼病死,二怕鱼泛池。而且泛池的突发性比鱼病严重得多,危害更大。为了防范鱼类泛池,首先不要鱼类缺氧浮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鱼类浮头的原因

① 因上下水层水温差产生急剧对流而引起的浮头

精养鱼池水质浓,白天上下水层溶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产生大量氧盈,下层水产生很多氧债,由于水的热阻力,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晚以后,比如下雷阵雨,或刮大风,致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产生密度流,使上下水层急剧对流,上层溶氧较高的水迅速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所耗净,偿还氧债,致使整个池塘的溶氧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头。

② 因光合作用弱而引起的浮头

夏季如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少,而池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质分解都在不断地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浮头。

③ 因水质过浓或水质败坏而引起的浮头

夏季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加以大量投饵,水质肥,耗氧大。由于水的透明度小,增氧水层浅,耗氧水层高,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就容易引起鱼类浮头。这种水质,如不及时加注新水,水色将会转为黑色,此时极易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因缺氧而全部死亡。水色转清并伴有恶臭俗称臭清水,则往往造成泛池死鱼事故。

④ 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浮头

春季轮虫或水蚤大量繁殖,轮虫为乳白色,水蚤为桔红色,它们大量滤食浮游植物,当水中浮游植物滤食完后,池水清淅见底即“清水”,池水溶氧的补给只能依靠空气溶解,而浮游动物的耗氧则大大增加,溶氧远远不能满足水生动物耗氧的需要,引起鱼类浮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预测缺氧浮头的方法

鱼类浮头必有原因也必然会产生某些现象,根据这些预兆,可事先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鱼类发生浮头前,可根据4个方面的现象来预测。

① 根据天气预报或当天天气情况进行预测

如果夏季晴天傍晚下雷阵雨,使池塘表层水温急剧下降,引起池塘上下水层急速对流上层溶氧高的水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所耗净,而引起严重浮头。

夏秋季节晴天白天吹南风,夜间吹北风,造成夜间气温下降速度快,称为“南撞北”,五行上南方属,北方属,“水火不相容”,引起上下水层迅速对流,容易引起浮头,或夜间风力较大,气温下降速度快,上下水层对流加快,也易引起浮头。

连绵阴雨,光照条件差,风力小、气压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以致使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容易引起浮头。

此外,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加以大量投饵,水质肥,一旦天气转阴,就容易引起浮头。

② 根据季节和水温的变化进行预测

4月~5月份,鱼在越冬后复苏,水温逐渐升高,水质转浓,池水耗氧增大,鱼类对缺氧环境尚未完全适应。因此,天气稍有变化,清晨鱼类就会集中在水上层游动,可看到水面有阵阵水花,称暗浮头。这是池鱼第一次浮头,由于其体质娇嫩,对低氧环境的忍耐力弱,此时必须采取增氧措施,否则容易死鱼。

梅雨季节,由于光照强度弱,而水温较高,浮游植物造氧少,加以气压低、风力小,往往引起鱼类严重浮头。

从夏天到秋天的季节转换时期,气温变化剧烈,多雷阵雨天气,鱼类容易浮头。

③ 观察水色进行预测

池塘水色浓,透明度小,或产生“水华”现象。如遇天气变化,容易造成池水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中耗氧大增,引起鱼类浮头泛池。

④ 检查鱼类吃食情况进行预测

经常检查食场,当发现饲料在常规时间内没有吃完,而又没有发现鱼病,那就说明池塘溶氧条件差,第二天清晨鱼要浮头。

此外,可观察草鱼吃草情况。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看不到草鱼吃草,而只看到飘浮在水面的草在翻动,草梗逐渐往下沉,并可昕到“嘎嘎”的吃草声。如果发现草鱼仅仅在草堆边上吃草,说明草堆下的溶氧已很低了。如果发现草鱼嘴衔着草在池中游动,像吃又吃不下,说明池水已经缺氧,有可能发生浮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防止浮头的方法

发现鱼类有浮头预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防范:

① 在夏季如果气象预报傍晚有雷阵雨,则可在晴天中午适当开增氧机。将溶氧高的上层水送至下层,事先降低下层水的耗氧量,及时偿还氧债。这样到傍晚下雷阵雨引起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时,因下层水的氧债小,溶氧就不致急剧下降。

② 如果天气连绵阴雨,则应根据预测浮头的方法,在鱼类浮头之前开动增氧机,改善溶氧条件,防止鱼类浮头。

③ 如果发现水质过浓,应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大透明度,改善水质,增加溶氧。

④ 估计鱼类可能浮头时,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吃食量。鱼类在饱食情况下其基础代谢高、耗氧大,更容易浮头。

如果预测是轻浮头,饵料应在傍晚前吃净,不吃夜食

如果天气不正常,预测会发生严重浮头,应立即停止或者减少投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判断浮头的轻重缓急

鱼类发生了浮头,还要判断浮头的轻重缓急,以便采取同的措施加以解救。判断浮头轻重,可根据鱼类浮头起口的时间、地点、浮头面积大小、浮头鱼的种类和鱼类浮头动态等情况来判别。

如果青鱼或草鱼饱食情况下会比鲢鳙鱼先浮头。此外,罗非鱼对缺氧条件最为敏感,但罗非鱼的耐低氧能力很强,故称其为“浮得早、浮不死”的鱼。

从开始浮头到严重浮头这段时间与当时的水温有关。

水温低则浮头时间长一些,反之则短些。一般水温在22℃~26℃时开始浮头后,可拖延时间增氧还不至于发生危险。但在30℃以上时,浮头和泛池则会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死鱼事故,应立即采取增氧措施。

六、发生泛池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 当发生泛池时:属于圆筒体型的青鱼、草鱼、鲤鱼大多搁在池边浅滩处。属于侧扁体型的鲢鱼、鳙鱼、团头鲂浮头已经十分乏力,鱼体与水面的角度由浮头开始时15°~20°变为45°~60°,此时切勿使鱼受惊。否则受惊后一经挣扎,浮头鱼即冲向池中而死于池底。因此,此时不必去捞取死鱼,以防浮头鱼受惊死亡。只有待开机增氧后,才能捞取个别未被流水收集而即将死亡的鱼,可将它们放在溶氧较高的清水中抢救。

② 通常池鱼窒息死亡后,浮在水面的时间不长,即沉于池底。如果池鱼窒息时挣扎死亡,往往未经浮于水面而直接沉于池底。此时沉在池底的鱼尚未变质仍可食用。隔了一段时间(水温低时约一昼夜后,水温高时10小时~l2小时)后死鱼再度上浮,此时鱼已腐烂变质无法食用。

根据经验,泛池后一般捞到的死鱼数仅为整个死鱼数的一半左右,即还有一半死鱼已沉于池底。为此,应待浮头停止后,及时拉网捞取死鱼或人下水摸取死鱼。

备注:本文转载于“养鱼第一线”公众号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