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建平律师,1995年5月开始律师执业,北京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面试考核考官,北京朝阳律协刑事业务研究会委员,现执业于泰和泰(北京)律师事务所,经律师专业水平评审委员会表决通过刑事律师的专业认证,专注于刑事业务,在近三十年的律师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办理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的经验和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罪的法律规定

一、概念

战时拒绝军事征用罪,是指在战时情况下,公民对国家、政府和武装力量征用其所属的房屋、车辆、场地等作战所需的物资,能够提供而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法条

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一条【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罪】规定,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条文解读

本条是关于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罪及其刑罚的规定。

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国家在依照宪法规定宣布战争状态时,采取各种措施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以抵抗侵略,保卫祖国。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后,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必须完成规定的动员任务,这是每一个公民和组织应尽的义务。对于拒绝履行这一义务,情节严重的,根据本条规定,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构成本条规定的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罪,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本条规定的行为,战时才构成犯罪。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平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罪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但不构成犯罪。战时的含义,应当根据刑法第四百五十一条的规定理解。

2.行为人在主观上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军事征收、征用仍然拒绝的。如果行为人不明知征收、征用的性质,如认为是地方政府出于开发目的征收、征用土地而拒绝的,不构成本条规定的犯罪。行为人实施本罪的动机可能是多样的,有的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财产,认为国家给予的补偿太低,有的是具有妨害军事行动的动机,具体动机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3.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拒绝军事征收、征用的行为。“拒绝”是指行为人故意不履行义务,在国家或者军队有关部门向其提出军事征收、征用任务时明确表示不接受,不将被征收、征用的物资交付武装部队或者有关部门。拒绝的具体形式可以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形式,也可以包括采用暴力、威胁的方式抗拒。具体可以分为拒绝军事征收和拒绝军事征用两种情形。“军事征收”是为军事需要将非国有的物资收归国有。“军事征用”是为军事需要将非国有物资由国家临时使用。国防动员法第十章对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对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的具体制度作了规定。

4.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造成严重后果;影响了部队完成任务;经反复教育、动员仍不交付等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九十九条的规定,战时拒绝军事征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无正当理由拒绝军事征用三次以上的;采取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拒绝军事征用的;联络、煽动他人共同拒绝军事征用的;拒绝重要军事征用,影响重要军事任务完成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根据本条规定,对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适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践中适用本条应当注意本条规定的犯罪与阻碍军事行动罪的区分。刑法第三百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了阻碍军事行动罪,即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与该罪的区别主要有:一是构成犯罪的时间要求不同。本罪只能在战时构成,阻碍军事行动罪战时、平时都可以构成。二是行为方式不同。本罪的行为方式是拒绝军事征收、征用,阻碍军事行动罪的行为方式是多样的。

四、立案追诉标准: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公通字〔2017〕12号

十六、将《立案追诉标准(一)》第99条修改为:[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案(刑法第381条)]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军事征收、征用3次以上的;

(二)采取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拒绝军事征收、征用的;

(三)联络、煽动他人共同拒绝军事征收、征用的;

(四)拒绝重要军事征收、征用,影响重要军事任务完成的;

(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