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的才子伴乐谈,我们分享的是一台已经不算太新的机器,这是2023年底由IFI悦尔法推出的便携式解码耳放一体机iDSD Diablo 2,简称大菠萝2代。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键盘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这体积和重量,其实说它定位“便携”已经比较勉强了,更准确点说是“准便携”吧。有一说一,申请到手以后,我只带着大菠萝2出过一次门,更多的时候,是放在室内,用于桌面的定位,前前后后也使用了一个多月,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一些感受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大菠萝2自然就会有大菠萝1,没记错的话,第一代的diablo是2021年初的产品,当时法拉利红的机身让它有了极高的辨识度,也因此在便携圈子里面掀起了挺久的热度讨论。到了大菠萝2,机器延续了前代的狭长型身材,以及红色的机身,只不过这次不是法拉利红了,个人感觉有点像地狱男爵那种红色,偏暗了一点,同时,二代的金属机身上多了一条一条的凹槽,摸上去不像一代那么珠圆玉润,而是棱角分明甚至边缘有点锋利,这种张牙舞爪的设计,一方面更契合Diablo这个“恶魔人设”;另一方面,增加了许多表面积,对于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是非常有好处的;其三,大菠萝2增加了支架设计,用家可以将随机的高低两对金属支架,顺着凹槽固定在机身上,方便桌面的摆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功能设置上,大菠萝2和一代有些许的差别,一是面板上多了xMEMS开关,在今年的上海耳机展报道中,才子也和各位通报了xMEMS单元和Noble的合作,作为一种新的换能形式,xMEMS 固态微型扬声器将来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xMEMS单元目前基本只有高音单元,虽然声学特性极其优秀,但它在驱动条件上和动铁、动圈还不太一样,尽管Noble也好,将来的其他品牌也好(比方说海贝正在和xMEMS合作),在使用新单元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耳塞对于驱动的适应性,但大菠萝2还是很贴心地提前为xMEMS单元的耳塞做了驱动上的优化,面板上开关打开以后,高频方面的能量感会有明显的变化,就是和xMEMS做阻抗和功率的匹配,当然了,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对于普通的动圈动铁平板耳机而言,没有xMEMS单元就不要动那个开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和一代大菠萝不同之处在于输入端子,大菠萝一代采用了体积更大的USB-A口,搭配不同的转接线适配不同的数字前端,到了二代顺应形势,更换为体积更小的C口,省去了很多额外的转接线,必须好评,背板上省出来一点空间,加了一个蓝牙输入的按钮,也是契合了这几年蓝牙越来越占据便携主流的趋势。你看,其实便携的解码耳放一体机在主要功能上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IFI还是挺能总结当下和预判未来的,两个和一代的差别在我来看,都是不断改善使用体验的存在。以前才子分享IFI台式设备的时候,最大的印象是,IFI的台机功能整合得非常多,这点在大菠萝2这类小型设备上,其实也是一以贯之的。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数字前端,大菠萝2都是支持的,甚至还偷偷塞了一个纯耳放的功能(这也是一代身上没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那唯一一次带着大菠萝2出门,我是用了蓝牙连接,其他时候,都是将大菠萝放置在桌面上当小型台机使用的。其实在IFI这些年的便携设备中,他们对于功能多样和功率充沛这两个要素都非常重视,在体积和竞品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往往输出功率可以高出一截,在大菠萝2的身上也是如此,在前面板上,我们可以看到设置了三档不同的输出功率,对应耳塞、便携大耳和难推的大耳,在机壳下方(肚子那里),还有为高灵敏度耳塞降底噪的开关,可以看出大菠萝2可驱动的耳机范围还是很广的,尤其为了耳塞的优化做得挺彻底。结果你猜怎么着?我发现自己根本用不上机器那么充沛的驱动力。从官方给出的数值上,大菠萝最大稳定输出是5.2W,这是啥概念啊筒子们?最近大伙儿关注的索尼黑砖返厂逆升级之后的最大输出,大概也就小几百mW吧?然而大菠萝2可怕的恶魔之力其实不止于此,有认真的朋友私下测量了一下最大功率,发现官方数值还是在“保留实力”,有些峰值甚至比公布的更加嚣张。对于这种“无坚不摧”的驱动力,作为用家有时会觉得错愕,觉得这种可怕的功率储备和小小的身材不太匹配,不过换个思维角度,对厂家来说,有些性能用户可以用不上,但是大菠萝2它绝不能不搭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底气之下,玩家使用大菠萝2的时候,便几乎没有顾忌的地方。才子日常搭配大菠萝2的前端,是仙籁的M1T数字转盘+F1电源,其实其他带USB或者3.5mm同轴的数播也可以,但是考虑到体积的搭调,小型的树莓派核心是更为顺眼的。由于我是拿大菠萝2当桌面小台机用,所以背后的供电口也是长期接入5V直流的,大家都知道,IFI在直流电源这块一直颇有建树,大菠萝2的原配就是旗下的入门款外置直流电源ipower2,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需要更换的,因为恰好可以用上F1背后的另一组5V输出,所以AB比较了一下,最终采用了F1为两台小设备同时供电的方式。在旗下音源类产品的芯片选用上,IFI算是个比较有执念的厂子,这么多年对BB公司的解码芯片一直情有独钟,并不追新去采用ESS或者AKM的芯片,线下我也和官方交流过,这主要是他们的电路设计风格和BB芯片有契合度,自然,大菠萝2也依旧是BB的芯片组方案。才子本人一贯不是唯芯片论的,更在意的是整体的声音表达,在这阵子的试玩中,我拿来搭配的耳机也比较多,选几个搭配和大伙说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和水月雨的旗舰平板“大都会”的搭配,水月雨这个平板大耳的灵敏度不算很高,驱动有一定的门槛,比较吃电流,推不满的前提下,声音会容易“消瘦”,因此我基本是不建议用普通便携设备去驱动的,在大菠萝2的加持下,聆听管弦乐作品,大都会的声音框架“立”起来了,这才是基本被驱动开的声音特征。可能你不会相信的是,此时是在低增益的状态下,而且音量旋钮还没拧到一半。当然不能只看音量的,正经聆听这种大口径平板耳机,是要切换在中增益下的,此时调节到和刚刚低增益下类似的声压,你会感觉到声音的丰满程度上了一个台阶,先前声音的框架上“生长”出了许多致密的微动态,而且低频的底气也扎实多了。我个人是最喜欢中增益下的大都会,如果把大菠萝2的高增益开启,电压摆动会进一步上升,你也会感受到更大的动态范围,但是声音的火气也会随之上升,如何选择,要看玩家自己的胃口和喜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是当作小型的桌面台式机去使用,有一说一我其实很少拿大菠萝2去驱动耳塞,因为觉得性能过于浪费,而且手边也没有什么特别难推的塞子,唯一一个例外是和大菠萝2同样具备跨界属性的金平面GL30,大口径平板入耳耳机,同时也是个难推的主儿,大部分便携设备都会很吃力,而这个塞子在大菠萝2的驱动下,体验胜过先前尝试过的其他一众可便携设备。GL30在低增益或者中等增益模式下,动态起伏既能做到顺滑不突兀,也可以做到雷霆万钧的气势。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对组合,而且如果你愿意,这俩CP也是可以带出门使用的。另外,因为大多数便携耳塞的耳机线也就1.2或者1.5m,结合大菠萝2的体积,无论是桌面使用还是外出便携,个人建议最好配一根4.4的延长线,否则还是挺局促的(这里无责任无广告费地安利一下zephone泽锋的延长线,便宜好声,谁用谁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说起的一大一小两个耳机,都是平板单元,因为大多数平板低阻低敏,是难推的类型,还有很多时候我会用动圈大耳和大菠萝2进行搭配,比方说sivga的鸾,这个头戴也是当下主流大耳的进化趋势:中低阻+高敏+大口径,主打一个好出声且下限高。大菠萝2驱动鸾的时候,是可以把耳机逼近其性能上限的,大菠萝2本身有能量充沛的底盘,因此动圈单元宽松的中低频可以轻易地显现出来,同时中高频的厚实柔顺是这个红色野兽从一代就延续下来的特性,因而管乐和绝大多数的弦乐,都能有一种收放自如的轻松,至于高频超高频,我觉得大菠萝2并没有刻意体现那种嘹亮,毕竟穿云裂魄是一把双刃剑。只不过当下很多耳机的高频都有意无意强调了延伸,所以和大菠萝2搭配起来,会显得有所收敛,更加耐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文末的是我对大菠萝2的理解:这是一头被小型化的猛兽,束缚在一个红色的牢笼中张牙舞爪,虽然你可以带着它满世界的走,但是便携圈子的农场花园对它来说始终太小了,禁不起它太多的折腾,顶多也就当个零食客串一下,桌面小型系统才是它最适合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