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帝王诗文50讲之廿二:

隋朝文帝不寻常

【北京】朱辉军

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了,又快走了。多少学子及家庭,几多欢喜几多愁?

可有几人知,始作俑者谁?就是这回的“主角”隋文帝杨坚(541—604)!

当然,现代高考制度与杨坚创立的科举制度不能同日而语。但没人能否认:高考是从科举脱胎而来的。在1400余年前,隋文帝这一天才构想和举措,绝对是具有重大历史进步意义的!

在漫长的封建岁月里,被谥为“文帝”的君主有不少。杨坚自身的文才,说实在的并不突出;但他的作为,却格外引人注目。

在杨坚之前,有过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晋文帝司马昭、宋文帝刘义隆、齐文帝萧长懋、梁文帝萧顺之、陈文帝陈蒨、西魏文帝元宝炬、北周文帝宇文泰等,他们显然无法与隋文帝的成就相比;在杨坚之后,倒是出现过伟大的皇帝如明文帝朱棣、清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但明清的这两位却都并不以文帝著称。

能被谥为“文帝”,需满足以下条件: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文帝,是历代皇帝重要谥号之一。

那么,这位杨坚凭什么可以谥为“文帝”,又有什么不寻常的呢?

在北周时,杨坚袭父杨忠之隋国公爵,出任丞相,总揽朝政。后废静帝而杀之,自立为帝,建立了隋朝。开皇七年亡后梁,九年灭陈,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三百年的分裂局面,成功统一了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就这一点,堪与秦始皇相提并论。

与秦始皇相近的是,隋文帝特别注重制度建设。他在位期间改革了官制、兵制,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以考试选拔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这一先进的选官制度;在法制方面,他还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律法《开皇律》;就是大运河,也是杨坚开始规划建造的。

与秦始皇不同的是,隋文帝注重发展经济、文化,实现了千古传颂的“开皇之治”,开启了隋唐盛世之门。

他在位期间,疆域辽阔,物产丰饶,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之一。杨坚还是出名的爱民、护民之君。遇到干旱时,他下令把储粮仓打开,救济百姓度过灾荒。在路上遇见老弱病残的人,他居然会主动让路,并让士兵给行动不便的人挑担,还曾把自己的马给百姓,助他们远行。

说到粮仓,杨坚在位期间在全国各地都有修建,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到了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这时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更驾崩了33年,而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洛阳曾在1969年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竟然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隋及唐的繁盛,离不开一代英主隋文帝的一系列改革和举措,其成就无法在此一一细数,只能说:隋文帝也是一位旷世明君。而在西方人眼中,杨坚被认为是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只是可惜,让他那刚愎自用的儿子杨广给葬送了!

在多年的戎马倥偬间,隋文帝也写过一些诗文。我们现在还可以读到他的《宴秦孝王于并州作诗》: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

一朝花落,白发难除。

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寥寥数语,道出了人生多少辛酸!亦可视为对于人生的警示。唯有对生命的爱惜与眷恋,才能视众生为同侪!

虽然隋文帝留存的诗文极少,但他对帝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并影响久远。

此处还回来说那个“影响久远”的科举制吧。

科举制被认为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隋文帝杨坚于46岁(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开创,唐代继承并加以完善,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与中国交流密切的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也深受科举制影响。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但在中国本土,宋代以后科举的弊端也愈发凸显。科举考试前期重在诗赋论策,后期则重在经学。王安石废诗赋考经义,正是这一转变的枢纽。元、明、清三朝,均以程朱一家之说,严酷钳制知识分子的思想,科举所重的“八股文”,也是直接从王安石制定的“经义”演化而来的。尤其明清两代,科举达于极盛而自身的积弊亦达于极甚。在一个专制、封闭的社会环境中,由于缺少革新精神,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学术、技术的影响,一种既存制度或事物的演变过只能越变越糟。连最顽固的慈禧太后也无法维持,只有准了袁世凯、张之洞等所奏,将其彻底废止。

对于任何历史事物,都要辩证看待。科举考试基本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朝廷的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如今的高考尽管没有这么复杂,但动不动就称什么“状元”,骨子里不还是那点念想么?

还看远点。早在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科举制度,详细介绍和推荐给了本国掌权者。其中,那时的英国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士手段,公开考试,机会均等。到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草拟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方案。他们随后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借鉴、实行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两位爵士的报告很快被英国国会采纳。此后、法国、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都把中国的考试制度予以改造后袭用。西方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也是十分重要的发明创造。

隋文帝杨坚,因此不仅不愧于“文帝”,也将长久地矗立于天地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家档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辉军,1961年7月生,湖南籍。共和国第一代文学硕士,资深编审,著名文艺评论家。

2000年2月至2014年2月,先后任中国艺术报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历任公社经营管理干事,县委党校办公室负责人,《文艺学习》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文联研究室期刊处、宣传处处长。曾兼任《中国文艺家》杂志社社长、总编等。

著有《艺术创造主体论》(1988)等10余部;发表各类文章逾千篇。获得各种奖项百余次。其中《沿着马列的足迹——文艺的科学阐释与中国贡献》(2018、2019)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先后在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主讲“马列文论”;担任“鲁迅文学奖”、“金鹰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评委。

文艺轻刊 优质原创作品集散地

本刊顾问

郭 平 冰 泉 王永华 姜 毅

本刊编委

程莫深 汀 兰 阿 静 邓立鹏

冰 轮 宋希晨 坦克兵 素 心

清 幽 周妍蕉

本刊定位: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来稿体裁:原创首发小小说、散文、评论、现代诗。1500字左右。拒一稿多投!来稿请用wode文档,文字、标点校对精准。

来稿要求:作品+个人简介+作者照片+加主编微信:cms_cq26

投稿邮箱:wyqk_26@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

本刊图片来源于网上

2023年要事回眸

《文艺轻刊》2023年年度最唯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