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医疗保险报销住院费用,除了规定的慢性病,门诊费用只能用自己的钱,这也是职工医保的特色。

其实,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基本上不去医院,似乎医疗保险门诊费用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对于那些身体不怎么好的人来说,经常就需要去医院看门诊,但是身体又没有什么大毛病,达不到住院的标准,一来二去,每年往返医院的次数也不少,自然看病的花销也不少,但是因为医保报销的规定,如果不是规定范围内的慢性病,门诊看病费用是不能报销的,只能通过医保卡个人账户来支付,对于很多人来说,医保卡也没有多少钱,用完了就没有,如果这个时候去门诊看病,只能现金支付了,事后也无法报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深刻说明了人一旦有病,花销会非常的大,现在就连头痛感冒发烧的小病去一趟医院至少需要好几百元,甚至一个感冒花销几千元也不奇怪,但是由于门诊不能报销,有些人为了节省开支,小病也就不去医院了,由于小病没有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成大病。

有些人为了能报销费用,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在达不到住院条件的情况下要求住院,为的就是看病费用能够报销。更有甚者,住院的病人在达到出院标准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出院,理由也很简单,一旦出院,医院一般只给出院病人开7天的药量,自己出院之后康复期吃药的费用就需要自己掏腰包了。

现在,职工医保门诊费用不能报销的规定,很快就要改变了。以后,我们门诊看病的费用可以报销50%以上了!

那么这个门诊报销的具体规定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门诊报销制度呢?

下面由小强财艺为您深度解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诊报销的具体规定是什么呢?

首先,门诊报销比例达到50%,覆盖职工医保所有人员。

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于医保的个人账户,发布了新的规定,门诊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

指导意见说,要针对所有参加职工医保的人员,包括在职参保和退休人员,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共计保障机制,门诊报销比例超过50%,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

这就意味着,只要参加了职工医保,不管是在职的,还是退休的,都可以享受门诊报销待遇,退休人员报销的比例会比较高。

其次,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扩大。

以前的医保规定,个人医保卡只能个人使用,其他人是不能使用的,即使是家庭成员也不能使用。

改革后,医保卡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给职工本人、配偶、父母、子女使用了。另外,医保卡上的钱不仅可以在门诊和药店买药,还可以购买医用耗材了。

不仅如此,今后还将探索将医保卡余额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等的个人缴费。

第三,个人医保账户资金将减少。

一般来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纳大约8%,个人缴纳2%。

个人医保卡的资金不仅包括个人缴纳部分,也包括单位缴纳部分,单位缴纳部分大约有30%的资金进入到个人账户。

如果改革落地,个人医保账户资金将减少,仅仅是个人缴纳部分,单位缴纳部分全部进入统筹账户。

这样统筹账户资金就会增加,满足门诊报销的需要。特别是那些经常去医院看门诊的病人受益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采用门诊报销制度呢?

首先,减轻门诊看病负担。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医保制度都是围绕住院开展的,以住院报销为重点,对住院病人提供比较高的保障。

数据显示,2019年职工医保的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

但是,我们也看到,对于那些长期看门诊的病人,因为不属于门诊慢性病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门诊保障非常薄弱,对这部门病人而言,主要是通过个人账户来支付,但是个人账户的资金远远不够,门诊费用负担很重。

其次,增强统筹账户互助共济功能。

由于个人账户没有互助救济功能,无法在人群之间分散费用风险,导致门诊费用负担较重,对于健康的人或者年轻人来说,个人账户资金根本就用不上,这部分人的个人账户自己大量结余,没有发挥作用。而少部分体弱多病人群、年老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往往入不敷出,看一次病就花光了个人账户资金,个人门诊负担很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后的个人账户资金将减少,统筹账户资金将增加,用于报销门诊费用,特别对于经常看门诊的人群帮助很大,将大大减轻这部分人的经济负担。

医保改革后,医保待遇不会减少,也不增加个人缴费,通过优化个人账户结构,扩大基金保障范围,把门诊小病纳入保障范围,让老百姓的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对于,医保新政策,你是怎么看的呢?你是反对还是赞成?欢迎留言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