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7.5亿的适龄劳动人口,但真正有稳定工作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是靠打零工为生,人员流动性大,哪里收入高就往哪里去,造成这部分灵活就业身份的人员收入也不是很稳定。收入及工作的不稳定,给这些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带来不确定性,给未来的养老带来风险。

好在我们国家从2000年开始,允许灵活就业者参加社会保险,解决了这些流动性大的劳动者的社保问题。在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4.5亿人中,就有大约8000万人属于灵活就业者。

这些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也和在职员工一样,在退休后享受与在职员工退休一样的养老金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保险法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我国有关社保制度还规定,灵活就业身份参加职工社保,费用全部由个人缴纳,缴纳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如果按照缴费比例计算,也就是缴费的40%计入个人账户,60%计入统筹账户。

相比较在职员工个人缴费比例8%,灵活就业人员参保20%的比例确实比较高。同时在职员工8%的缴费比例是按照个人工资计算的,而灵活就业人员,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缴费基数都是按照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的,对于收入较低的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经济负担无疑会更重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个例子来说,在职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当地统计局公布的社平工资为5000元,在职员工需要每月缴费240元,而灵活就业人员需要每月缴费1000元,即使选择最低60%的缴费档次,每月也需要缴费600元。

由于收入的不确定,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就选择了最低60%的缴费档次,以防止因为参加养老保险而过度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的养老金计发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低,未来养老金也必然会比其他人少很多,很多参保档次低的人,其内心也因此会矛盾重重,担心自己未来养老金太低不够养老。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如果在参保最后几年的时间,提高缴费档次,会对养老金带来比较大的提升。比如,有人说,在参保14年后,也就是在退休前的最后1年,缴费档次由60%直接跃升到300%,养老金就会增加300元,事实果真如此吗?下面,【小强财艺】就针对这个问题做深度解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各省市公布的在职员工社平工资来看,月工资基本上都在5000元左右,当然也有不少地区已经超过了5000元。为了计算方便,假设某参保灵活就业人员所在地的在职员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

退休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从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社平工资*(1+本人实际缴费指数)*缴费年限*1%)来看,影响基础养老金的因素为3个:当地社平工资、本人实际缴费指数、缴费年限。社平工资为5000元和缴费年限15年一定的情况下,影响因素就剩下本人实际缴费指数了。

如果15年的参保时间内,缴费档次一直是60%,那么本人实际缴费指数为0.6,如果在参保最后1年,缴费档次增加到300%,缴费指数又该如何计算呢?

在缴费的前14年,缴费指数为0.6,在缴费档次为300%的最后1年,当年缴费指数就变成了3,将各年缴费指数相加,然后除以15年,就是本人实际缴费指数了,计算后得到缴费指数为0.76,比一直参保60%档次的缴费指数高了0.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来计算在参保60%档次情况下,退休时的养老金有多少?将有关参数代入养老金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基础养老金为600元。

难点在于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这涉及到15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利息的问题。2016年,我国统一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计息问题,从2016年到2020年公布的基准利率来看,加权平均记账利率为7.5%。

顺便补充一句,社保制度规定,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不允许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并且规定在每年的6月份统一公布记账利率,各地社保机构按照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利息。

15年的时间,60%档次,个人缴费10.8万元,每年计入2880元,累计计入个人账户4.32万元。根据财务管理年金计算公式,按照利率7%计算,查年金终值系数表,得出年金终值系数为25.129,则个人账户养老金本利和为2880*25.129=72351元,相当于利息29171元(72351-43200)。

在60岁退休的情况下,计发月数为139,退休时从个人账户领取的养老金为72351/139=520元。

那么,退休时第一个月领取的养老金为600+520=112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计算在参保最后1年,缴费档次由60%提升到300%档次的情况下,退休时的养老金有多少?

同样的道理,计算基础养老金为5000*(1+0.76)/2*15*1%=66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本金为14*2880+14400=54720元。本金加利息就是账户余额8.4万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84000/139=604元。

计算结果显示,在最后1年改变缴费档次的情况下,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为660+604=1262元。

对比前后两种缴费模式,最后1年缴费档次增加后,每月养老金增加了1262-1120=142元。也就是说,每月养老金增加不到300元,且差得还比较多,实际增加值介于100-200元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在按照文章标题改变参保档次的情况下,最后1年需要增加缴费2.88万元,但每月的养老金仅增加了142元,1年也就是1704元,如果按照回本年限来计算,大约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把多交部分的钱领回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后1年想通过提升缴费的方式来大幅度提高养老金并不现实,虽然养老金确实增加了,但相比增加的缴费,从性价比来说,并不是什么好选择。对广大灵活就业人员来说,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多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