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标题:《寻找庄山》
(作者:李永政)
春秋时期管仲的《管子. 山权数》、汉代桓宽的《盐铁论》等古籍, 对商汤命人在庄山冶铜铸币均有明确记载。庄山到底在哪里,历史学 家们众说纷纭,没有定论。随着各种线索的不断出现,新的观点也随 之诞生。
四川洪雅瓦屋山镇,撤乡建镇前,分属张村、吴庄、炳灵三个乡, 这三个乡都是洪雅古冶铜遗址分布区,吴庄正好处于张村与炳灵的中 间,吴庄出现“庄 ”字,是否与古籍中记载的冶铜庄山的“庄 ”字有 关联?
“庄 ”字用于地名,在四川很少见,而中原和北方最常用,如枣 庄、石家庄、台儿庄。
那么,吴庄,作为四川洪雅县境内唯一带“庄 ”字的地名,暗藏 着什么玄机,又传承着怎样的文化基因?
吴庄的“庄 ”字,在 3000 多年前,相对于古蜀国文化,一定是 个外来词汇。
有可能是 3000 多年前,中国北方人,具体的说,是黄河流域和 中原族群因冶铜,来到瓦屋山下,带来了庄字,以“庄 ”字为地名。
再来看瓦屋山的“瓦 ”字,是以瓦形描述山形,而瓦在中国历史 上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个成语叫“秦砖汉瓦 ”,从秦汉时期开始,
(照片:洪雅丛林岗冶铜遗址上的枯木)
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大规模用瓦。瓦出现之前,都是用茅草、树皮、泥 土、石片等材料盖房子,最常用的是茅草,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当时,就算在蜀国的中心,也还没有瓦。我们暂且理解为杜甫 穷,买不起瓦,但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作为古城遗址,出土的所有 文物中,没有一片瓦。这说明什么?说明三星堆文化从兴起,到消亡 都还没有发明瓦,因此,在古蜀国也就没有瓦这个概念,很显然,瓦 屋山在 3000 多年前,肯定不叫瓦屋山。
那么,现在的瓦屋山在古代不叫瓦屋山,那叫什么山呢?
元朝周伯琦的《六书证伪》中说:大抵古人之制字,皆从事物上 起,将观物作为创字的前提。反过来说,创字之初,用字一定会与物 相吻合。
“莊 ”是庄的繁体字,草头与植物有关,下半部分是强壮的意思, 组合起来,指草木粗壮茂盛,这是庄字最初的含义。后来,发展到“圈 起来、已经有人占据 ”这一含义,如庄园、农庄、饭庄、酒庄等,同 时,“庄 ”字往虚词方向发展,如庄严、端庄等。
商汤开矿冶铜的庄山,立足“庄 ”字最初的原意,庄山一定是座 草木粗壮茂盛的山。峨嵋山、瓦屋山一带,地处“华西雨屏 ”,常年 雨水非常充足,植被十分粗壮茂盛,符合“庄 ”字原本表述的景象。 位于大相岭北端的峨嵋山、瓦屋山这一带,在古人眼里,就是庄山!
瓦屋山下复兴村冶铜遗址,被史学界、考古界确认为“严道铜山” 所在地。严道铜山这一概念,是在秦吞并巴蜀后才形成的。秦人吞并 巴蜀后设置了严道县,加强了铜山管理,“严道 ”按现在的说法,严, 就是严格管理。道,是行政区划,这是一个需要严格管理的地方。铜山,是属性表象。因为有铜,所以需要严格管理,说白了,就是控制 资源。秦人一吞并巴蜀,就加强了铜山管理,说明在秦人没来之前, 峨嵋山、瓦屋山这一带就已经在炼铜。
除了四川洪雅县,全国其它区域,找不出哪个地方有树木茂盛的 大山、铜矿、冶铜遗址和带“庄 ”字地名“ 四要素 ”均指向庄山的情况。
洪雅县境内大山深处的古冶铜遗址,与夏都洛阳隔着李白看来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的秦岭,相对夏都,这一带无比偏僻遥远。这一特征,符合商汤开矿冶铜时,避开夏朝这一历史 背景,间接的佐证了庄山的位置。
站在夏未商初大的历史背景下,看商汤的人马,从商丘出发,到 洪雅炼铜,其交通路线,一定不会往洛阳走汉中,从广元入川,这个 方向,一是要翻秦岭,路特别难走,二是要经过夏桀的地盘,很容易 被夏桀发现。
打开中国地图,不难看出,商汤的炼铜人马到洪雅炼铜,最好走, 最省力,最安全的路线是从商丘出发,直奔宜昌,这一线几乎一马平 川,从宜昌走水路,经长江、岷江、青衣江直达洪雅。
别说路太远,解放战争中,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路从东 北打到海南岛,数十万将士,翻山越岭,全部步行作战,这个路线, 可比商丘到洪雅远多了!
当时的商部落击败了周边的数个小国,国力十分强大,完全有可 能溯长江而上,寻找战略资源——铜。
由于商汤在古蜀国的地盘上炼铜,从劳动力上,很有可能聘用古蜀当地人炼铜,而且聘用的这些古蜀人都是熟练工人,另外就是商汤 获得的铜,必然会给古蜀国分成,同时,从生产力上,商汤的冶铜铸 币大军,会给古蜀国带来不同的文化、科技与铸造工艺,这一切将极 大的促进古蜀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黄河流域文化和中原文化 与古蜀国文化,在此大融合,大交流,为古蜀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条件。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是不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交流的结 果,有待进一步考证。
最近在峨嵋后山海拔 2500 多米的丛林岗主峰及周边区域,发现 大规模古代冶铜遗址上,数量巨大的冶铜炉渣,这一点,从实物上为 寻找庄山,提供了最直接的线索和证据。
邓通冶铜铸币之前洪雅冶铜的历史,民间少有传说,官方没有记 载,除年代久远、文化和信息不发达外,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邓 通冶铜铸币之前,洪雅的冶铜产业,被利益集团垄断,消息被封锁。
古代,铜是稀缺而宝贵的战略资源,军事上,用于铸造兵器,经 济上,用于铸造货币,文化上,用于铸造祭祀祖宗天地的器皿。整个 铸造过程十分神圣而且高度保密。包括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 青铜器,很大可能性,是在保密或者封闭环境铸造的。
中华民族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西来,先从西北传入中国,沿河西 走廊进入中原,然后往西南方向发展,这一观念在学术界几成共识, 考古发现也多有佐证。从这一观点看,商汤往西,入川炼铜,符合青 冶铜炼技术在中国传播发展规律。
(文章/图片:李永政 编辑:玉屏山人 注:以上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