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老特郎蒲

编辑|老特郎蒲

一、现状:中俄军火出口商机转变

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的变化,中俄两国在军火出口领域都面临着新的困境与挑战。

俄罗斯在遭遇西方制裁后,其军火出口收入骤减,损失超过百亿美元。曾经备受瞩目的苏-35战机,也因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退单,导致俄方至少损失35亿美元。在乌克兰战争频频爆发的背景下,俄军先进装备大量损耗,亟需补充。外部环境越发恶化,俄罗斯军火出口已陷入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中国武器出口也面临严峻考验。我们自主研发的枭龙战机和歼-10C,在国际市场反响冷淡。即便是在老友巴基斯坦,歼-10C也难敌法国的“阵风”战机,无缘巨额合同。其它国家客户更是寥寥无几。此前备受期待的歼-20隐形战机,也没能在出口市场上兴风作浪。

然而,正当中俄两国军火出口前景堪忧之时,一线希望已然闪现。

二、困境原因:知识产权障碍制约中国战机海外运营

多年来,中国自主研制的一系列战斗机难以打开国际市场,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限制。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引进了苏-27战斗机,并获得了国产化权。为此,中国研发了歼-11、歼-15、歼-16等基于苏-27打造的一系列战机。这在法律上是合理合法的。

但是,如果中国想把这些战机销往国外,就会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因为俄方仍握有其知识产权。哪怕在国际军展上,中国也很少展出这些战机的实物或模型,以避免惹恼俄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歼-16无疑是其中最成功的机型之一。它相对苏-27家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升级,采用更先进的国产发动机、雷达和航空材料,可以说是性能最出众的一架机体。这让它备受各国空军的青睐。

但由于上述知识产族自治县的原因,中国始终无法大规模推向国际市场,这无疑成为我们打开军火出口局面的主要障碍。

三、建议:中俄可在军火领域开拓互利合作

面对双方都陷入困境的军火出口市场,中俄加强合作无疑是一条稳妥之路。

专家建议,中俄两国可就歼-16系列战斗机的出口授权事宜进行磋商,寻求突破共识。鉴于歼-16性能优异、国际知名度较高,一旦合法化出口,中国每年起码可获得200亿人民币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迫切需要打开军火出口大门。在目前方制裁趋紧的环境下,中国的广阔市场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遇。加强在歼-16等领域的合作,将使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在中俄关系日益稳固的基础上,双方理应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对俄罗斯来说,也应该拿出更多诚意,为中国在军工领域的合作创造条件。

四、展望:中俄军工合作大有可为

如果中俄能够在歼-16战机出口问题上达成共识,这将打开双方在军工领域合作的大门,带来广阔的前景。

首先,歼-16作为世界级顶尖战机,市场空间仍很广阔。中国拥有大量战机更新换代的需求,这为俄方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其次,中国也具备极其广泛的军火需求市场,这有利于带动俄方经济复苏。再者,如果双方能突破知识产权壁垒,军工上的互利合作还将拓展到更多类型装备和领域。

当然,要实现上述美好愿景,还需要双方继续努力。中方需要体谅俄方的知识产权顾虑,而俄方也应该从战略高度把握双边关系大局。只要双方本着真诚合作的态度,武器装备领域的合作就一定能实现互利共赢,双方关系也必将不断巩固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就在双方探讨加强军工合作之际,一个重要信号传来——中俄将在近期举行军演,这无疑将促进双边实战训练及武器装备合作。可以预见,未来中俄军工关系必将开启新篇章,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俄携手合作,必将为区域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这件事快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网友认为中俄合作大有可为,对双方都有好处。也有网友担心知识产TtGC的障碍不易跨越。还有网友建议双方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心态开展对话。总体来说,大家普遍期待中俄能加强交流对话,找寻合作共赢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加强军工领域合作,对双方乃至整个地区安全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合作道路并不平坦,还需双方共同努力,以战略谋篇布局,化解分歧,谋求最大公约数。只要中俄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就一定能在军工领域开创更加璀璨的前景。